本版导读
三秦扶贫行动
“今后五年扶贫任务不管多么艰巨,时间多么紧迫,也要下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已向世界作出承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如是说。
再听听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是怎样看待扶贫攻坚战的:“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这是面临的历史任务决定的,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决定的。在我省50个国定贫困县中,有36个是革命老区县。老区人民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果到那时还不能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我们将愧对革命先烈,愧对老区人民!”
正由于贫困是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事关全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七年来我省在省级单位经济部门和省级单位开展的联县扶贫工作特别牵动人心。
联县扶贫初见成效
在不少人看来,扶贫工作无非是捐钱捐物,给生活救济。但在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部门和单位在联县扶贫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创造精神,使这一工作涉及到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请看:
兴企致富,以更新改造县办企业为突破口,是我省企事业单位和省级部门联县扶贫的一大特点。随着长岭制冷产品在全国走俏,长岭厂先后将电冰箱的一部分零件加工扩散给贫困企业加工生产。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宝鸡当地增加产值4亿元以上。在省上下达的扶贫点陕北米脂县,他们在县农机厂改造扩建了一条为长岭冰箱配套的钣金件生产线,产品由长岭厂全部包销,计划年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元以上,目前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回款率达90%。在陕南扶贫的西安微电机研究所发挥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帮助丹凤县农机厂建成一条年产万台能力的分马力电机生产线,并于去年12月生产出4种规格40台样机,改变了商洛地区无电机生产厂家的历史,预计可每年为该厂新增产值445万元,利税87万元。
立足当地资源,扶持贫困地区开发主导产业或重点项目,是我省联县扶贫的又一特点。在吴旗县扶贫的省林业厅工作组,把发展林业作为该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去年已着手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组织了全县造林大会战,并制订出让林业真正步入市场经济的三年“系统工程规划”。省电子局和省纺织总公司扶贫组,积极创造条件,为白河县安槐村的铁矿石和安康市石湾村的石英矿打开销路、扩大生产做了大量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扶贫工作组为扶植岚皋县的魔芋、茶叶基地建设和杜仲系列产品开发争取到贴息贷款450万元,连同天麻、板石开发以及复合肥贷款合计650万元。省黄金工业管理局在柞水县开展扶贫工作中,帮助该县黄金公司在马耳峡、丰河等地探矿,建起了马耳峡金矿,可新增产值420万元,税金42万元、利润120万元。
发挥行业优势开展对口帮扶,加强贫困地区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我省联县扶贫工作的一大特点。去年一年,省级单位在这方面向贫困县的投入资金达到9000万元。省地矿局在陕北靖边县扶贫中,把改变当地群众饮用高氟水作为首要的扶贫项目,不但在水资源勘查项目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到国家资金85万元,而且在去年为扶贫点的两个村子打出620米的深井两口,使当地群众饮用上了低氟水,每口井还可灌溉土地1000亩。省公路局在志丹县开展联县扶贫中,去年共筹集各种资金306万元,建设项目4个,包括县城道路建设、双河乡周河过水桥、吊坪大桥等,为发展该县经济和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西北电管局在镇巴县联县扶贫七年间,投资、捐赠和援助资金共计400万元,将110伏等级电网引入镇巴,摘掉了镇巴无电县的帽子。同时将县城附近的4座小水电站并入大电网,连同其他电力工程建设每年为镇巴县增加产值1876万元,创利税491万元。大电网的进入,使镇巴县社会总产值已由1989年的1.15亿元增加到2.4亿元。
我省联县扶贫工作的第四特点是重视智力开发,兴办“希望工程”,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省级单位共帮助所联系乡镇兴办希望小学90多所,救助失学儿童500名;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农民5.14万人次;免费为各贫困县培养大学生、中专生和中技生100余人。与此同时,不少单位参加扶贫的人员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扶贫攻坚计划,总计形成数十万字的调查报告和资料,为今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
“定点攻坚”任重道远
从1989年我省开展省级65个经济部门联县扶贫以来,省级单位联县扶贫工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特别是从1994年到1996年,扶贫进入攻坚战阶段。扶贫单位的工作重点,由第一阶段的通过所在县(区)项目开发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转变为帮助贫困县(区)发展区域经济,通过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三年来,我省贫困人口下降199万,平均每年减少66万。据不完全统计,省级240多个单位,近两年来帮助50个贫困县筹措各类扶贫资金2亿多元,为扶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省的扶贫任务仍很艰巨。具体表现在:一贫困面大,在全国的592个贫困县中,我省就有50个,占8.45%,居全国第二位;二、攻坚难度大,在全省贫困人口中,人均年纯收入300元以下的占35.4%;三、返贫率高,遇到灾年达15%以上;四、需投入资金量大,经测算,要实现本世纪末的目标,共需62亿元资金,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面对我省扶贫攻坚任务艰苦、时间紧迫、工作量大的现实,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开始将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的“三帮一”联县扶贫改为定点联县联乡包村扶贫。王寿森副省长在部署今年的扶贫工作时指出:改为“两联一包”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一是扩大帮扶范围。全省所有有条件的党政机关、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国有工商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都要参加联县联乡包村扶贫工作。这样,全省就可动员1万多个单位参加联县扶贫工作;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由原来帮助一个贫困县(区)和一个贫困乡(镇),改为包扶一个贫困村,重点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三是实行包扶责任制。一个单位至少包扶一个贫困村,把扶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实到村到户,实行责任包干,限期脱贫,不脱贫不脱钩。
上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县扶贫总结表彰大会,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实行“两联一包”定点扶贫的通知,人们殷切地盼望我省扶贫攻坚的舞台上,能演出更加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来自省级部门和企业的建议和呼声:一是少数单位缺乏扶贫的能力和条件。有的连职工工资发放也有困难,承担扶贫任务确有困难,希望省上能进行调整。据省扶贫办掌握,去年省上安排的省级单位扶贫名单中,就有30多个企事业单位属于类似的情况而没有进入扶贫点;二是具体组织工作上尚需周密细致。记者了解到,有把一个厂当两个厂安排,而且一个扶贫点在陕北,一个在陕南的情况,不利企业开展工作;三是建议对人数、实力不同的单位有所区别。有来自事业单位的同志反映,扶贫攻坚义不容辞,但省上的“两联一包”安排表上,把上万人的大型企业集团、工业基地和集团军,与三五十个人的事业单位同等对待,都让包扶一个村脱贫。希望省上能实事求是地作些调整;四是多头分配扶贫任务问题。有些大中型企业地处地(市)、县(区),省上给安排了定点扶贫任务后,所在地(市)、县(区)又层层给分配扶贫任务。企业谁也得罪不起,又没有能力都去落实,省上可否与地方沟通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只执行一级分配的任务。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的,扶贫工作确实是一场“攻坚战”,是一块“硬骨头”。而三秦扶贫的艰巨性又非同寻常。我们不但要有动员千军万马搞扶贫的胆略和气魄,而且要有认真细致、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安排部署,才能使扶贫工作的每个步骤都落到实处,才能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从而保证我省扶贫攻坚战的全胜。
(秦文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