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提速不提价”与“提价不提速”
自四月一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在开行快速、夕发朝至客车和“五定”货车,使时速分别达140、120、80公里全面提速的情况下,不但没提票价(有的票价还下浮),而且服务还提了“速”。如硬件上,快速列车安装了卫星定位的多媒体信息显示屏,可随时准确告诉旅客列车的时速、车内外温度、前方站名,发布各种信息;全封闭空调、电热取暖,可单车自调温,列车电话等。在软件上,不到终点不清理卧具实行无干扰服务,或下浮票价,或免送水杯、矿泉水,或免费供餐、赠送纪念品等等。
铁路部门实行“提速不提价”,并在提高火车运行速度的同时提高服务“速度”,这既是相辅相成之措,更是明智之举,值得称道。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有些行业或部门却是提价不提速。邮电部门自去年12月1日提高了信件邮资,一封平信的邮费由过去的外埠0.2元、本埠0.1元统一提高到0.5元,涨幅不可谓不大(提价自有道理,尽管还未到位)。可据笔者观察,邮费提高之后邮速并没提高。只有5公里路程的市内平信要“走”3天,由笔者所在市发往省城(170多公里)的信件需要5天,在宝鸡收到北京、南宁来信要等到七、八天之后。前几天接到来自兰州的“招飞”外调函,尽管经办人当天即回函,可也远远难以满足对方“急”求,因为收到函调信已是第8天(以上均以邮戳为准)。提邮价没提邮速,至于服务之速更无甚改观。
当然,类似这样提价不提速现象,既非邮电部门一家,也非一地一事。就拿办(换)身份证、换发户口本、汽车摩托车审验办(换)证件等等,虽然收费逐步提高,可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并没提高,不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跑上几趟见不着人的情形并非个别。
火车提运速提服务“速”度不提价,是有眼光的表现。邮电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价不提速,是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群众需求的反映。铁路之所以如此,还不是公路、航运与其进行市场竞争带来的新变化?我想,如果有朝一日政府部门在一个市区打破区域管辖,就象储户可以任意选择储蓄所一样,哪个所(部门)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群众就可以到哪个所(部门)去交费办(换)所需证件和有关手续的话,政府部门及垄断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定会提高。
提价要提速,这才是应有的态度和相辅相成的措施。不然,群众是不会买你的帐的。到头来,吃亏的恐怕还是服务部门自己。
(魏俊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