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签订引出人间百态
文/蔡建文
每一个人都受之于父母的精血而生,得之于父母的养育而长。但这种亲情关系只是悄无声息地融合在父母子女的血液中,看不见,摸不着。当有人对这种亲情关系发生疑问时怎么办呢?我国民间流传过融血验亲的习俗,将父母、子女的血滴在一起,融合者父母子女的关系成立,不融合者则不成立。自然这种做法是颇为落后和荒唐的。不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人因此而被蒙上了冤假错案。
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的亲子鉴定,其准确率几近100%。多少人疑虑顿释,多少人骨肉团圆。但是,亲子鉴定的不仅仅只是亲子关系,同样鉴出一幅幅啼笑皆非、酸甜交织的人间百态。
一、让“血”作证!
湖北某市的一位农村妇女,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突然临产了。家人连忙借来一辆农用车连夜把她送到市人民医院。车刚驶进医院院内,小孩便迫不及待地降生在车上了。该院妇产医生忙爬到车上给产妇做了紧急处理,然后将产妇与婴儿一齐送进产房作进一步处理。半个多小时后,产妇和婴儿都安全地从产房里推了出来,这一家人感激不尽。
第二天,当他们解开婴儿包时,发现里面是一个女婴,其祖母当即说,小孩从车上生下来时,她好象看见是一个男婴,并且还用手摸了一下。孩子的母亲也说,临产前做B超是一个男孩,怎么变成女孩了?他们一家人便认定被医院掉了包。于是找到医院索要“他们”的男孩。医院拿出当时的记录反复解释,当时产房就她一个产妇。哪里能找来一个女婴“掉包”但他们就是不信。闹了几天没有结果,他们便干脆把小孩扔在了医院的婴儿室回家了。从此妇产科的医生护士只好轮流代养这个小女孩。有关部门多次作调解,孩子的家长就是不要这个女婴。一直闹了3年多,小孩能说话了,还是没有结果。医院无奈,只好告到法院,由法院组织孩子的家长和孩子一同到省城医院作亲子鉴定,结果表明小孩确系他们亲生,他们这才信服,赔偿了医院一笔抚养费后,将孩子接了回去。还说这孩子越看越象自己的了。
刘云的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结婚后只在一起呆了半个月就回部队了。大半年后妻子打电话告诉他做爸爸了,她给他生了一个胖小子。不巧前两天他刚好看了一本书,里面有关于预产期的算法。他就按第一次同房时算起,至少要在20天后才生小孩怎么现在就生了呢?他心存疑虑,但又没有证据,他只知道刘云在婚前与她本单位的一位同事谈过恋爱,这孩子是不是这个人的呢?两个月后,他正好出差路过妻子所在的城市,特地回家一趟。军人的心里存不得事,妻子几句话就套出了他的疑虑,还委屈地哭了起来。刘云也是个犟脾气,第二天就拖了她到医院去检查。又抱孩子到省城,一检查,医生把刘云的丈夫骂得狗血淋头:“预产期是一个大概数,前后一二十天是正常的事,你怎么就这样随便怀疑,看结果吧!”刘云的丈夫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妻子,连忙赔礼,而后带妻子在省城玩了几天,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次虽然花了两千多块钱的检查费,但解除了心中的疑虑,夫妻俩都说“值得!”
1996年1月8日6对夫妇在华西医科大学接受了一次特别的亲子鉴定。原来,6名被拐卖的川籍男童由河南警方解救。送到成都后,从四川各地来认亲的家长有1000多人。由于这些孩子最大的只有10岁,最小的不到7岁,被拐卖时间都在3年以上,因此不仅小孩记不得了爹娘,连家长也难以确认小孩。一些家长认定某某孩子就是自己的失子。孩子的相貌,甚至身体上一些并未暴露出来的特征,都与家长们事先叙述完全吻合。还有的孩子,被几位家长所认定,每位认领者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根据。
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寻亲认子局面,四川省公安部门认为,唯一的确定方法是进行亲子鉴定,6对夫妇与那他们“认”定的4个孩子进行了亲子鉴定。遗憾的是科学无情地打碎了他们的团圆梦。这6对夫妇认定的孩子都被亲子鉴定否定了。资阳市的一对夫妇,认定一个孩子就是他们的失子,高鼻梁、陷眼窝、瓜子脸,不仅与他们夫妇相像,而且与他们的大女儿俨然孪生姐妹。他们本来满有把握地以为看准了的,但亲子鉴定上的白纸黑字无情地宣示,这不是他们的孩子。
二、疑虑消除了,却产生了裂缝
据某医学院遗传学检验室的专家介绍,进行亲子鉴定的,自然都是怀疑孩子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而其中70%以上的又是丈夫怀疑妻子的。亲子鉴定滴血辨亲,使许多人打消了疑虑,稳定了家庭。但是,面对亲子鉴定结论书,不见得人人都象刘云夫妇那样轻松愉快,相反,许多人疑虑消除了,家庭裂缝却产生了。
李小华和妻子刘艳本是一对恩爱夫妻,3岁多的小女儿也非常乖巧。谁知一场空穴来风,吹散了这个家庭。有一天,李小华的几个同学来他家里玩,无意中有个同学说了句“你这女儿怎么一点都不像你?”其他人也玩笑地附和:“真的不像你”。李小华当时未放在心上,晚上睡了突然想起,女儿也确实不像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他不敢再想了,因为他们结婚时,李小华还在一个乡镇工作,一个多月才回来一次。心中有了这芥蒂,从此他心烦意乱,无事找事跟妻子吵。几次吵架后,妻子终于明白了原委,对丈夫的怀疑非常愤慨。吵到激烈处,便赌咒发誓去搞亲子鉴定,结果出来,证明孩子是李小华的,李小华一下子蔫了,悔恨不已,但妻子却不原谅他的狭隘猜疑,抱了孩子走出家门,一下好端端的家庭便这样散了。
做亲子鉴定不是喝杯咖啡,跳一曲舞那么轻松那么随便的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夫妻之间“抓破脸皮的干活”。亲子鉴定室的专家不无诚恳地告诫,夫妻之间要以信任为本,切不可无端猜测,盲目怀疑。亲子鉴定固然能还事实一个真相,但它却是以摧毁信任为前提的,许多做了亲子鉴定的夫妻,疑惑没有了,裂缝却产生了。得耶?失耶?
三、孩子啊,我不是你的爸爸!
拿着鉴定书,张学华头脑猛地发胀,眼前一片黑暗。几天前,10岁的儿子患了肺炎住进了医院,进院时验了一个血型,是A型。他是中学教生物的,也懂一点血型的知识。他和妻子的血型都是B型,儿子按理说只能是B型或O型,怎么会是A型呢?他以为医院搞错了,又去验了一次,仍是A型,这下他感到不知所措了,难道我养了10年的儿子不是我的?他不敢如此想象,只希望是医院搞错了,因此他不露半点声色,借给妻子做个体检,骗去抽了一份血,而后又抽了自己的和儿子的血,一起送去做亲子鉴定,其结果儿子是妻子的,却不是自己的。
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难堪的局面,与妻子相濡以沫十几年。她原来却“明珠暗投”怀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心肝宝贝辛辛苦苦养了十年的儿子却是人家的——他该如何是好呢?
王学军也是这样尴尬不已,他有一个6岁的女儿: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他非常喜欢。一家人本来过得挺和睦的,但有一次女儿学校搞体检,验血型是B型,体检医生听说他与妻子都是A型,不禁哑然失笑:这怎么可能,你与妻子都是A型,女儿就只能是A型或O型,要不是谁的血验错了,要不这孩子就不是你的。王学军本来就对妻子婚前周旋于几个男人之间颇有怀疑,听医生这一说更是疑惑不已。回来问妻子。妻子自然不承认。无法评判,只有去做亲子鉴定,结果一出来,妻子先晕倒了。她醒来后不得不告诉丈夫,婚前几天碰到已经分手的大学恋人,两人就偷吃了一次禁果,她也想不到怀上的孩子会是那个人的。王学军痛苦地一挥手:按理说婚后我们过得也挺不错,但我是一个男人,我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我们好合好散,你走吧,东西你爱拿什么拿什么,孩子倒留给我算了,虽然不是我自己的,但我就还喜欢她…
在被丈夫怀疑而做的亲子鉴定中,真正否定父子关系的只占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也足以带来很大的影响。可以想象,当一个男人接过他不是孩子父亲的鉴定书时,头皮会如何发麻,脸部肌肉会如何僵硬,血液会如何沸腾!我们希望尴尬的丈夫们能冷静地处理这一难堪的突变,原谅妻子偶然的过失,但更希望广大做妻子的要自尊自爱,切不可玩火自焚。
一我们都要对得起孩子!
四、关于亲子鉴定的黑色幽默
有一个体老板,开饭店赚了一笔钱。饱暖思淫欲,他到处寻花问柳,甚至在外面包起了“二奶”。不久后,接连有两个“二奶”抱了婴儿来找他,说是他下的“种”,要他付“抚养费”。他这才傻了眼:我每次都采取了措施的,怎么会有孩子呢?这“二奶”仍也不是好惹的,双眼圆睁,一顿辱骂。这老板不得不硬着头皮充好汉:“去做亲子鉴定,是我的孩子我负责。”亲子鉴定的结论出来,两个孩子都是他的。他只好按月付抚养费,并预立遗嘱,把“玩”得差不多的财产分一部分给这两个孩子。
某市一名处级干部,平时在外面一本正经,在家里却背了妻子与请的一个小保姆打得火热。后来终于被妻子发现了,把小保姆赶出去了。这位处级干部正庆幸摆脱了这件祸事,不料半年后,小保姆找上门来了,怀里抱个孩子,说是他的。这干部正是事业上如日中天之际,怎么肯认帐?这保姆又去找他的妻子,可这妻子也不敢拿丈夫的政治前途开玩笑,便要他们去做亲子鉴定。这干部本来心虚不肯去做,无奈妻子逼得紧,只好听天由命去了医院。大概是天助“官人”,亲子鉴定结论,孩子不是他的,喜得他只差跳起脚来向全世界宣布了。原来这保姆与他火热时,也与另一名倒火车票的同乡“关系密切”。
另有一姑娘,同时与4个男士“打成一片”,谓之“试婚”。谁知试出了一个胎儿。这4个男子都说是自己的“成果”,都要求由“试用”转“正式”。争执不下,姑娘眉头一皱,来了主意。做亲子鉴定,是谁的孩子就连孩子带她一起归了谁。4个男子拥了她去亲子鉴定室。把两名搞鉴定的老专家吓得差点跌破了眼镜。
当然,最奇的莫过于某报刊登过的一则新闻。一妇女产下一个双胞胎,也是由于其归属不明而去做亲子鉴定,其结果堪称天下奇闻:一个胎儿是“他”的,另一个胎儿是“另一个他”的。双卵双胎本就罕见,而双男造双胎。世界上更少有报道。再科学、再精明的亲子鉴定,也鉴定不明这种糊里糊涂的关系与糊里糊涂的事情。
还有好笑的。某大款财源茂盛,可惜人丁不旺。想踢了这不下蛋的黄脸婆重新“优化组合”,无奈这家业是靠黄脸婆的外国亲戚倒腾起来的,现在全部控制在黄脸婆的手里。他只好对黄脸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批准了“借腹生子”的申请。于是大款以招聘秘书为由选中了一名女大学生,经多轮谈判,以5万元的价格借其腹,倘生的是儿子,另发奖金4万元。经过一段时间的春风化雨,女大学生的肚子果然挺起来了。大款正要支付第一笔“营养费”,被精明过人的黄脸婆喝住了:“谁知这是不是你的种?去做个亲子鉴定再说”。几天后,夫妇俩便陪了女大学生来做亲子鉴定,令医生们惊奇的是,那女孩抽血时狂呼乱叫说怕痛,“出租”肉体却不怕丑,脸都不红,真让人难以理解。
“这简直是对科学的亵渎!”一位从事亲子鉴定的专家不无愤慨地说。当问及做亲子鉴定需要什么手续时,他又显示几分无奈:“科学技术只对科学事实进行鉴定,却不能进行其它道德评判。因此只要当事人申请,我们一般不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