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5月24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敞开心灵的窗户 从大地深层索取光晶 发妻(小小说) 山里人的背篓(散文) 一叶知春 小 传 燕 子 广告 窗口 图片新闻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3

从大地深层索取光晶

——工人作家黄卫平掠影

文/渭水

当鲜亮的阳光照在西中国一座煤城的腹地,照在黄卫平那张清瘦白皙、充满书生气的脸庞时,你很难相信,站在面前这位身体单薄的江南才子曾经是一位矿区煤井的掘进工。

卫平出生于鱼虾满塘的江苏海门,江南秀色从小赋予他如诗如画的灵气。1968年,那场史无前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一位年龄尚不足15岁的少年,在偏僻落后的乡间,与当地村民一道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困苦的原始劳动,承受着与共和国相同的沉重命运。将近五个年头,严酷的现实,使得这位处于生活最底层的流落者走向深沉与早熟,开始了人生的思考……

后来招工,卫平来到陕西北部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走进大地深层,成为一名索取光晶的普罗米修士。井下世界艰辛、孤寂与远离世人、超乎寻常的生命体验,给这位江南后生注人了乌金一般坚实、闪光、发亮的信念。“世界是离不开光和热的,人类也离不开光和热。”卫平正是这样,凭着火热的激情,手持钻机,一米米走向地心……

矿工们坚毅、豪迈、大气、质朴的性格感染和影响着他。一次井下事故,卫平亲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他九死一生,侥幸活了下来;而身边两位工友却永远沉睡于深深的煤层之中。刻骨铭心的遭遇,使卫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矿工。他从此变得粗犷而爽快,每逢高兴或苦闷之时,便端起大碗,任60度的白干在胸中燃烧……卫平说:“那时,我只想为那些‘煤黑子’、 ‘窑哥们’实录一点笔墨,让世人知道还有这么一群人。”

1981年9月,卫平的处女作短篇小说《一0三号矿灯》在《延河》发表了。

从此,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冲刺。正如王世雄先生所言:“卫平把根深深扎在煤海,依然穿行于魔幻巷道,与煤矿结下了不解之缘,与矿工生死与共……”

屈指算来,卫平已在文学的路子上走过了16个年头。其创作势头有增无减,他立足现实主义而不动摇,在中西结合的探索中追求新意。纵观卫平的作品,艺术视野日渐开阔,思想力度不断强化。作品中处处透射出真情感人的光束,没有一丝矫柔、虚幻的痕迹,这是其坚实生活积累的写照。

卫平现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顺花魂》、短篇小说集《魔幻巷道》、散文集《黄土风情录》(与王世雄合著)。作品先后受到众多作家、评论家如杜鹏程、陈建功、路遥、李星等人的好评,并多次在省、部、国家级报刊获奖。

如今,这位《铜川日报》的副主编,在忙忙碌碌的编务工作之余,仍“眷恋着那一座座蕴藏着创世纪的能与源的矿山”;仍没有丢掉昔日间矿工的本色。黄土高原的风风雨雨,已给这位步入不惑之年的江南才子脸上,淡淡涂染上几株沧桑,几分疲惫;而卫平那潇洒的书生意气连同浓重的南国口音,并没有被完全异化,只是增添了秦人的大度与豪气,此刻,他又一次久久凝视着那座属于自己终生热恋的矿山:也许,“一种萌动又产生了,一种激情又奔涌了,”他又要拿起笔,这是卫平最初也是贯彻始终的创作原动力。

黄卫平,男,1954年生,老三届最末一级学生,上山下乡4年多,后招工到铜川煤矿为井下掘进工,2年后被选调铜川矿务局矿史编写组现为《铜川日报》副总编辑。1981年至今有100多万字作品问世,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魔幻巷道》、长篇小说《大顺花魂》,与人合著出版有《黄土风情录》、《矿工恨》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