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5月31日

陕西工人报寰宇博览 时针停在12点 日 本人de 奢与俭 香港慈善募捐出奇招 西洋女子隆乳泪

当前版:第A7版:寰宇博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寰宇博览
07

时针停在12点

——苏联是怎样解体的,戈尔巴乔夫是怎样下台的

文/李大昕

安德烈·戈拉乔夫是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任新闻秘书。他所著《戈尔巴乔夫航船的沉没》一书披露了苏联解体前几个月、几天、几小时的情况以及戈尔巴乔夫为挽救苏联所做的毫无希望,毫无结果的尝试。现摘其片断,以飨读者。

11月25日的国会会议是从叶利钦令人震惊的声明开始的。叶利钦说:俄罗斯的形势已经到了“新的时刻”:很可惜作为民主同盟国家联盟的苏联的体制已不能适应我们的情况了。让我们重新来考虑这个问题,俄罗斯将在专门的书面声明中保留自己的意见。

戈尔巴乔夫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那样的话,就要推翻我们已经确定的东西。所有这些意思我们上一次会议已经讨论了好几个小时。”

现在帮叶利钦说话的是舒什盖维奇。他曾积极倡导由各加盟共和国总统草签协约,以保证在议会上能顺利通过。现在他的观点却完全相反。

戈尔巴乔夫终于明白了,至少有几个加盟共和国的总统一致反对他,他准备付诸斗争。“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和失望,”他面对几轮讨论的结果说,“我不明白,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建立一个无所事事的‘养老院’来取代现行的统一国家,这是在对社会犯罪,这是一堆臭狗屎,呛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总之,你们好好想想吧!但我要提醒你们,如果你们要否决苏维埃联盟的国家体制,这只能是你们自己的事,与我无关。”

他骤然站起,向出口走去。为了不使自己从这间屋子的走出变成从国会的离去,他扔下一句话:“休息!”

他的助手、专家们以及沙波什尼科夫和谢瓦尔德纳泽两位部长也都随他一起站起来走出大厅。

一行人沿楼梯下到一楼,在客厅坐定。楼上留下了各加盟共和国的总统。

然而戈尔巴乔夫不可能消极地注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他同自己的助手们一起开始拟定自己关于国会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他提出,以国会全体成员的名义要求各加盟共和国议会仔细研究协约,并组成签约的全权代表团,将此意见附在协约文本上,以代替协约本身的草签。总统的意见被传到楼上。很快楼上就组成了叶利钦和舒什盖维奇二人代表团,他们受委托向总统转达各加盟共和国的折衷方案,与总统的意见基本一致,于是就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共识。然而事情很快就清楚了,“爆炸”苏联的方案在此之前连细节都拟定好了,基本的法律说法都已准备就绪,剩下的只是核按钮的问题了。

12月6日戈尔巴乔夫同克拉夫丘克和纳扎尔巴耶夫电话联系,要求他们9日星期一在他那里参加同叶利钦和舒什盖维奇的会晤。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这两位重新当选的总统答应了。

开始在明斯克,而后在别洛维日丛林禁区的一个僻静角落里,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导人在紧闭门窗的屋子里进行会晤之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两次大型记者采访,其一是与法国TF—1明星电视公司记者昂·塞克列尔进行了早就许诺的谈话;其二是与乌克兰电视台评论员进行了几乎两小时的会见。

在面对乌克兰电视观众的谈话中,戈尔巴乔夫使尽浑身解数。他的姿态给人的印象,似乎乌克兰人在全民公决中再不会给克拉夫丘克和他们的独立投票了,似乎历史的时针真是可以象法定时那样随便倒转到任何一天、任何一个时刻,似乎他还象从前一样是他们的总统。但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是那样的深刻,又是那样的凄凉。

他说:“我的根据是,除了心怀叵测的政治家之外,还有健全的人民,思维正常的普通人,因而我今天所说的话,他们是理解的,我仅以此向电视观众们告别,但我希望这不是永远……”

他就是这样以乌克兰人过去的总统的身份向他们告别的,同时也向前苏联的其他所有电视观众告别。因为就在他的谈话向全国进行电视转播之前,聚集在别洛维日丛林禁区的三国领导人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国家将不复存在。

第二天早晨,当总统来到克里姆林宫之后,我走进他的办公室。戈尔巴乔夫等待着约定12点钟同叶利钦和已经飞抵莫斯科的纳扎尔巴耶夫的会晤。

三人会见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会见结束后,纳扎尔巴耶夫紧锁眉头,离开戈尔巴乔夫,立即赶赴机场。他蓬乱着头发,向新闻界通报了他的状况,流露出所遭遇的政治上公开的侮辱和个人所受的刺激。三个“斯拉夫兄弟”无视苏联总统,单方面撕毁集体达成的协议,把亚洲各加盟共和国更不放在眼里,让他们接受既成的事实,对其民族自尊的要求置之不理。

当叶利钦从办公室出去之后,我立刻走近戈尔巴乔夫,他正在沉思。“可以向新闻媒界透露点什么?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

他说:就说,在苏联总统同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的会晤中,听取并详细讨论了俄罗斯总统在布列斯特会见的情况,提出了许多问题,明确了在那里达成的协议的各种观点。已经确定,三国首脑作为倡导者(“倡导者”三个字他说得很重)以他们建议的形式(“建议”二字加重强调)受苏联总统的指派到其它加盟共和国的议会去观察,同时对早先就已送达的联盟协约草案,已经开始进行研究。

我非常清楚,戈尔巴乔夫希望着,指望着,期待着那个他曾灌输过那么多新东西的国家,对在白俄罗斯所发生的事情的反映。戈尔巴乔夫认为,不要让追求独立生活的民众用八月的莫斯科所出现的那种方式来保卫自己的参与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权利。

为此,戈尔巴乔夫期待着下列各方的反映:首先是议会。议会并未参与以它的名义而由三个加盟共和国总统签署的决议草案的拟定;其次是新闻界,新闻界虽说是要增加透明度,但不应轻易地随风倒;第三是知识界和政治界。他曾号召他们跟随他参与改革,并许下诺言,今后的政权将向人民汇报工作并接受其监督。

然而曾经不知多少次相信过他的话的社会各界,这一次却沉默了,人民沉默了。

就在三个加盟共和国的议会(如同在光荣的勃列日涅夫时代那样)一致同意批准别洛维日协议之后,苏联事实上就已经不存在了。

12月21日星期六到了。由于和阿拉木图的时间差,在我上班之前,11国首脑的会晤即将开始。国际电讯社首先报道了这个历史性的消息:“苏联已经解体。”

紧接着第5号快讯刊出了M.C.戈尔巴乔夫关于取消总统设制的声明。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事务交接”的会晤预定在星期一中午12时。会晤延续了近10小时。午饭时(午饭给他们送到办公室隔壁的“胡桃”客厅)亚历山大·雅克夫列夫与二位总统见了面。

预定晚上6点钟与梅杰通话。6时整,脸色绯红的戈尔巴乔夫走出“胡桃”客厅,我们随他一起走进他的办公室。

梅杰的电话立刻接通了。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没有立即转入与自己亲密的外国伙伴通常交谈的那种口气。然而过了两分钟,他就来了精神。

梅杰说:“已经6点钟了。我刚刚同鲍利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谈过话。可以告诉你的是,我们具有对国家对世界负责共同认识,我想帮助叶利钦,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物。我刚才对他说,如果民主改革继续下去,我将支持他,保护他。至于核武器,任何危险性在您那里都不应出现——一切都已得到可靠的保护和最严格的控制。我对您的请求是:帮助独联体,尤其是俄罗斯,确切地说是俄罗斯,我希望您能理解我。”

戈尔巴乔夫放下话筒,就同叶利钦好象一切都定妥了,“去结束吧!”说完,他走进“胡桃”客厅。

……播音室(克里姆林宫内部的话叫做“四号房间”)一片混乱,一群灯光师,摄影师和至少三家电视公司的记者们吵吵嚷嚷。7点差5分戈尔巴乔夫走进播音室,显得很轻松地走向异常明亮的装有麦克风的演讲桌旁,一边还与那些熟悉的评论员打招呼。他的手中拿着一叠演讲和关于解除他作为最高领导人职务的命令。

总统把命令文稿放在面前,转向我们和在他周围的混乱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叶戈尔·雅科夫列夫,突然问道:“我该什么时候签署它,在声明之前还是之后?”播音室里意见发生了分歧,大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这时,戈尔巴乔夫向我要了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试了试,说:“这笔太硬。”我的肩后有人又递上一支笔,总统很满意这支笔,于是不再理睬众人的争论,他把命令文稿放到自己面前,潇洒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推到一边。核武器操纵权的放弃就这样在众人混乱的目光不经意之中由一支笔瞬间实现了。

戈尔巴乔夫把7点前最后的3分钟留给了摄影师,接着他把声明的文稿朝自己面前挪了挪,说:“亲爱的同胞们,公民们!”他的嗓音从一开始就响亮得很不自然,但继续说下去,总统由激动转为平静,说出来的话庄严而有力。

同数十位新闻记者握手道别之后,戈尔巴乔夫走出“四号房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按约定也应来到这里接受核密码。这一次经叶利钦同意,ABC工作队决定取消核按钮移交仪式。准备披露热点新闻的传媒还在等待着这个仪式和戈尔巴乔夫本人。叶利钦对戈尔巴乔夫的讲话内容极为不满,认为这是在向俄罗斯领导发起的政治进攻。他声明拒绝到现在已经是前苏联总统的办公室去,他建议在一个中立的地方——大克里姆林宫的叶卡捷琳大厅会晤。这一次戈尔巴乔夫没有让步,他拒绝了叶利钦的建议,并声明向叶利钦移交的所有东西都要通过沙波什尼科夫。

第二天,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准备会见日本记者的时候,才知他的办公室已经被占。会见只好改到列文科的办公室。一大早,他的秘书处负责人就接到电话,被告知鲍利期·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预定8时半到达克里姆林宫自己的办公室。走廊墙上“苏联总统M.C、戈尔巴乔夫”的牌子在前一天夜里就已经被人摘下。……

12月以后,我再也没有到这个走廊里去过,当然也没有到会客厅和戈尔巴乔夫从前的办公室里去过。最后一次,当我到总统那里的时候,我请他给我题字以纪念他的书《八月动乱》,他把书拿在手中,翻来倒去地看了一下,想了想,然后很快地写下一段文字。我道了谢,走出办公室,打开扉页,只见在其它文字的中间写着:“好戏还在后头,历史的时针指向正中午”

我机械地抬起了眼睛,令我震惊不已客厅里墙上挂钟的时针的确指向12点。随即我就明白了:这钟已经停了。

(此文原文发表在1992年12月26日《吉尔吉斯言论报》周末版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