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赶考”的日子家长该做些什么?
文/司马师言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临考的孩子来说,这个“器”也包括良好的读书环境。临考前,毕业班陆续停课。孩子在哪里复习功课最好呢?
一般地说,如果班上读书的风气盛,孩子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留在学校复习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环境产生约束力,大家都要复习,同学之间会互相鞭策,彼此激励,遇到难题,同学之间可以讨论解决。如果学校不让在校复习,或班上的读书风气不盛,不妨让孩子邀几个好学的同学去图书馆或阅览室念书,不过,在图书馆或阅览室就不适宜讨论难题了。如果孩子选择在家念书,这样做的缺点是约束力较小,精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不高;如果有几位好学之友在家一起伴读,就不会产生东倒西歪,开冰箱,吃东西,看电视的现象。在家复习,最好避免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一起,这不利于集中精力,一旦遇到他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常常海阔天空地聊起来没完。
读书的环境要明亮,窗户打开使空气新鲜;室内阴暗,空气浑浊很容易使孩子疲惫。
家长说话“悠着点”
在考试前夕,家长最好与孩子“和平共处”创造一个宽松、平静的环境,提供一些利于孩子“冲刺”的条件,让孩子做最有效的考前努力。
有些家长怒形于色,喋喋不休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这可是决定你命运的考试!”“现在不努力,你将来后悔都来不及。”如此唠叨的结果只能事与愿违。有些家长一反常态,平时爱说爱笑的,现在却一下子缄口不言了,怕给孩子增加压力,结果却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明明知道“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却总把“我不给你压力”的话挂在嘴边。其实,嘴上喊得越凶,孩子就越害怕,反而造成压力感。
家长和孩子说说笑笑,聊聊天是必要的,这既可以了解孩子的复习情况又可以使孩子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尤其是对女孩子。
让孩子保持最佳体能
在临中高考的孩子中,如果牺牲睡眠,熬夜“磨枪”,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还会头昏脑涨,反应迟钝,读书的效率将大打折扣。
纵观考场,成功的学生其生活都很有规律。睡眠时间与一日三餐一样,定时定量。每天最少睡足8小时,而且固定早上6点—7点起床,中午睡一会儿,晚上10点半以前睡觉。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眼睛保养。灯光太强会刺眼,灯光不足则容易疲劳,60瓦可调光的白炽灯最佳,台灯要摆在书桌左前方,以免产生右手的阴影。书与眼睛的距离以33厘米为最佳。此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会造成眼球疲劳,疲惫的眼睛会产生假性近视,所以,看书30分钟至60分钟后,一定要闭目休息一会儿,做做眼保健操,并远观景物。
另外,家长应注意给考生加强三餐营养,但不要迷信各种标榜补脑的药品与饮料,非得要叫孩子天天吃喝。其实,这些东西不会产生“特异功能”,过度服用的结果只会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