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走向自主经营奠基
——记改革中的铜川供电局
电力工业是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行业的垄断性和行业内部特有的“大锅饭”,使电力企业得以在改革开放的十多年中继续过着相对安稳的“太平”日子。
然而铜川供电局领导一班人几年前就意识到,电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国家垄断管理的局面不会改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吃“大锅饭”的局面终将被自主经营所代替。
不能说这不是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战略眼光。今年以来,电力部已开始在电力企业推行模拟市场管理。
面对市场,供电企业如何向自主经营转变?铜川供电局李国均局长认为,关键是以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指针,抓好三个环节——发展电网,加强管理,优质服务。
这几年,铜川供电局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李国均的这几招真点在了“穴位”上。它使企业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连续6年圆满完成网局下达的经营目标,去年获陕西电力系统局长任期目标一等奖。
发展电网抢占市场
铜川供电局承担着铜川市郊两区、宜君和耀县两县的供电以及为延安市和甘肃省庆阳地区转供电的任务。近几年来,为加快电力发展,国家提出了“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的方针。这就给供电企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供电局售电量减少;由于小电厂成本高,多余并网的电,价格一般都比国家高;高价收的电,却要按国家定价出售。这几方面因素势必造成供电企业成本加大,利润减少。
尽管目前这一问题还全由网局“兜”着,然而铜川供电局却十分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局面终将被企业的自主经营所代替。
“抓电网,就是抓市场!必须尽快把电网辐射到铜川的各个角落,扩大供电市场。”李国均高瞻远瞩地提出。全局迅速实施了工作重点从基地建设向电网建设的转变,把加快发展电网建设作为全局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几年来他们多方筹资,在主网建设上共投入2.3亿元,使铜川电网基本形成了以330千伏桃曲变、金锁变为双电源点,以110千伏变电站为环形的“中”字型供电网络,增强了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经营合理程度大大提高。连续5年实现了售电量、销售量和利税三个同步增长。售电量由11.3亿千瓦时增长到15.2亿千瓦时,销售收入由1.42亿元增长到4.03亿元。在此基础上,他们加大农村配网及配网改造,先后投入资金2560.3万元,把配网辐射到铜川城乡的各个角落。
严格管理提高效益
“市场经济愈发达,对企业管理方面的要求就愈高。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这一共识,使得铜川供电局自找压力,自找苦吃,从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入手,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经营管理机制。
根据行业特点,他们把财务管理和用电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在财务管理方面,他们严格遵循集中统一、综合平衡、统筹调剂、讲究效益的原则,千方百计合理利用资金,增加效益。为此,他们实施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成本管理等一整套管理办法。资金管理上,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合理安排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技改和基本建设资金的需要量,坚持集中资金办大事。工程管理上,实行从设计、材料的订购到施工、验收全过程管理,减少费用,不超预算。成本管理上实施以成本计划指导资金流向,以资金流量控制成本支出的办法,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招待费等管理费用开支,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与经济责任制挂勾进行奖罚,有效地堵塞了“跑冒滴漏”和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作风。同时,他们还坚持部门每月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全局每季度一次经济活动分析,清产核资,查找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在供电行业,抓好用电管理是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多年来,铜川供电局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全市性的用电秩序整顿和营业普查,对违章用电、私拉乱接、不合理收费等进行清理和纠正。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推行峰谷分时电价,目前大用户推行82户,用电量达全局总电量70%以上。他们采取加收违约金、煤电互抵、电费储蓄银行联网等措施,加大催费力度,极大地克服了电费回收难的困难,1995、1996年连续实现电费结零。供电营业区的划分、与用户签订供电协议、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成等,使用电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售电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现代化管理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因而,近两年他们先后投资上百万元,在用电营业方面实行电费、负控、计量、配网微机管理,实现了调度自动化,并已开始着力实施调度网、财务网、人事网、科技网的计算机联网管理工程。一个以现代化管理系统工程为载体,以多、新、尖技术设备为基础的重科技,讲技术,创效益的科技氛围和管理机制已见雏形。
擦亮“窗口”服务“上帝”
“一个企业家,必须有战略眼光,市场眼光。”早在几年前,局长李国均就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看到,供电行业走向市场,实行商业化运营是电业改革的必然。他和局领导一班人除了制订电网近期和长远规划,加快电网覆盖面外,还坚持在教育职工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上下功夫。近3年来,他们每年在全局分三个层次(领导、中层、职工)开展大讨论,把多家办电格局的形成将给企业带来的问题摊开,让大家有一种危机感。面临严峻的形势该怎么办?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在发展电网、加强管理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搞好优质服务。
大讨论为进一步搞好优质服务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使企业的服务“窗口”更加明亮。局长李国均主抓优质服务,与部门层层签订“创佳评差”责任书,实行营业人员挂牌营业、调岗换位制度。党政工领导轮流站柜台,直接到用户明查暗访,征求意见,定期召开用户座谈会和走访用户。在外聘请行风监督员,对内每个班站都设有行风监督员,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供电局8部电话号码,随时接受用户和社会的批评和监督,一经发现问题,严肃处理,毫不留情。有个抄表工工作不负责任,问题被反映到局里,结果给这个抄表工行政上警告处分,工资下浮一级并责其下岗,至今两年了还未上岗。
为满足和方便用户,他们推行“一条龙”(对用户电力工程从报装接电申请的接洽、审批、项目设计、材料设备供应、工程施工、验收投运到设备维护检修“一口对外”)服务,并专门设置紧修班,做到对用户装置的故障小问题不过班,一般问题不过天,重大问题组织力量及时抢修,不分上下班、礼拜天、节假日。用户如发生事故,为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供电局急用户所急,及时送上所需设备,待事故处理完后再结帐。去年6月11日,碳素厂在送电过程中,一组CT其中一项爆了。下午6时多电话打来,他们马上拉了一组CT连夜给装上,直到凌晨1时多,往回走时大家肚子饿了才想起还没吃饭。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去年12月12日,铜川下了场大雪,陈家山至周家河线路导线上结了足有10公分厚的覆冰,线路发生断电。上午10点接到紧急报告,值班副站长立即带领4名职工冒雪赶往出事点,4小时后,线路恢复了供电。
“原来我们被社会上称为电老虎,如今我们成了乖乖虎。”这是一线职工的戏言。但从这句戏言里,不难看出,市场意识已深深嵌在了铜川供电局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心里。
他们已为将来过渡到自主经营作好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 本报记者杨令青实习生冯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