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23日
头版
01

深山一鸿雁

——记彬县韩家乡乡邮政员李香成的先进事迹本报通讯员郝晔耀武

彬强周平本报记者文哲桂子

1997年7月17日。

下午1时许,往日寂寥的彬县韩家乡鹅池村霎时喧嚣起来:“快,香成昏倒了!香成昏倒了!”闻讯赶来的群众围在冷汗淋漓、全身抽搐的乡邮员李香成身边,情急之中人们拦截了一辆“黑豹”农用车,将香成迅即送往医院……

次日,晚8时。彬县县医院在对李香成进行剖腹探查手术中,竟意外地发现他的肝门处有一个4×5公分的包块自行破裂,一半已脱落在腹腔内,肝脏上布满了黄豆大的结节。

“癌!严重的晚期肝癌!”在场的医护人员惊呆了:他们还从未见过如此病重的人竟然还在翻山越岭、趟河爬坡?

“这么好的人怎么能得上这种病?!”前来探望的山区群众愣住了:他们噙着泪花,无不痛惜。就是在前两天,香成还穿梭在山山峁峁为韩家乡千余户群众投送邮件。

52年风雨人生,29载深山送邮。“香成啊,香成,你是咱韩家乡第一大好人!”人们念叨着、祈祷着、传诵着……

“群众怎么需要,我就怎么干”

韩家乡位于彬县最偏僻的南塬沟壑区,与陕甘两省的麟游、长武、灵台三县接壤,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这里平均海拔1400多米,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全乡14个行政村,5100多口人,分布在纵横交错的4条沟、5道梁上,总面积97平方公里。

1968年春天,韩家乡雷家村青年李香成按组织安排,背起了绿色邮包,当上了韩家乡的乡邮员。没想到,他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一干竟是29个春秋,直到昏倒在鹅池村头

韩家乡邮电所多年来编员一人,虽然业务量不大,但是邮路线长点多,投递难度大,为送一封信、一张报,往往要翻山越岭,甚至要穿行于时有野兽出没的灌木丛林之中……

一次,香成晚上翻沟去草沟圈村送完邮件在返回时,路过一片茂密的梢林,山风呼啸,树叶沙沙,传来声声野兽凄厉的嘶叫。他顿时毛骨悚然,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双腿和手臂被荆棘划出道道血口,回到住地已是深夜23点多了。

还有一次,香成去太阳寺村送邮途中,当他走到沟底时,猛然从路边窜出一条大灰狼。他跑得快,狼追得紧。情急中,他迅速爬上一棵树,狼在树下逡巡尖叫。香成壮着胆一边用邮包背带抡打,一边大声呼救,在远处群众的呐喊声中,狼终于被吓跑了。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香成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以超人的胆量和惊人的毅力,每两天几乎徒步走完45个直投点,其中要翻3条沟、趟5条河,行程51.6公里,常年累月穿梭在韩家乡的沟沟岔岔……29年来,他先后骑坏了5辆自行车,走过的邮路相当于绕地球七个圈,个中艰辛知多少?

香成常说:“邮差这事虽苦,但总得有人干。群众怎么需要,我就怎么干!”是的,他象一棵无名小草,深深地植根于韩家这块土地上,默默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群众怎么满意,我就怎么干”

香成以一腔赤诚,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为韩家乡1126户群众鸿雁传书,撒播信息,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深山群众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针对韩家乡山大沟深、群众用邮不便的实际,李香成在乡邮所半营半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邮电服务范围,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按照业务处理规定,邮件在投递中只需送到规定的直投点就可以。但香成却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无论是汇款单、包裹单、挂号信等给据邮件,还是平常信件、报刊杂志,他都一一直接送到用户手中,从不捎转。29年来,香成累计投送的各种函件368700多件,投送报刊杂志887200多份,无一积压、延误,无一名用户申告,这是何等的不易!

在日常投递过程中,香成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经常把邮票、信封、包裹、印泥、邮戳等业务用品随身携带,人走到哪儿就把业务办到哪儿,用自己的双脚撑起了一个走村串户、深受群众欢迎的“活邮局”。

今年3月的一天,太光村村民白全兴,步行30多里山路赶到邮电所,兑取在部队股役的儿子寄回的2000元汇款。因营业所汇兑款一时无法提出,看着满面愁容的白全兴,香成毫不犹豫地从身上拿出自家买木料的600元钱,又在乡机关各单位熟人处借了1400元先让他领走,白全兴感激的说不出话来……象这样用自己的钱垫付或借款支付汇款,以及贴钱为群众买邮票、信封的事儿,韩家乡几乎每个村的群众都能说上一串串。

近年来,韩家乡一些村和部分群众在订阅报刊时因经济拮据,常常不能按时交付报刊款。面对这种情况,香成总是挤出自家生活费,及时垫付报刊款,全乡14个村他几乎都垫付过,垫付期最长的达3年。仅1995年至1997年,他就累计垫付1.2万元。所垫款中尚有6000元,还是在这次香成病危时才收了回来。

每当遇到紧急业务,香成常常是废寝忘食。1995年5月18日,同往常一样,他送完当天的邮件,疲惫地回到所里已是晚上8点多了。这时,收到了县局一份加急电报,原来是小山村村民陈寿录在西安打工的儿子患急病。香成喝了口水,顺手抓了个冷馍,抄起门后常备的那根柳木棍,摸黑第二次踏上邮途。他翻过大小两条沟,徒步20多里,于深夜23点将电报及时送到陈家。象这种夜间出班送电报的事,对香成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心里总装着别人,就是没有他自己”

“香成心里总装着别人,就是没有他自己。”韩家乡群众有口皆碑。

1988年,香成患急性肝炎住院。住院期间,他见医疗费用较大,便主动请求医生开一些便宜的药。临出院时,大夫看他身体还很虚弱,便开了一付80多元的滋补药,但他终究还是未买。别人都说他“傻”,可他却说:“公家有公家的难处,咱是公家人,凡事都要替公家着想,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雷家村村民雷彬兴的儿子雷芳民,16岁那年左腿红肿,病因不清,被迫辍学,几经治疗效果不佳。香成在送邮途中得悉后,十分关注。他利用工作之便,专门搜集了大量医疗广告信息,获取各种治疗验方,同时用自己的钱为其邮购药品。半年后,小芳民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鹅池村小学民办教师张婷玉,她的丈夫和子女均在河南工作,信件和包裹往来频繁,是李香成的一个老服务对象。今年3月的一天下午3时左右,刚放学后,张婷玉的心脏病突然复发,蹲在校门口。这时,恰逢香成送邮路过,他立即用自行车将张婷玉送往十里之外的太光村医疗站治疗,随后转身继续赶送邮件。两个多小时以后,当张婷玉输完液体正准备返回时,满头大汗的香成又出现在她的面前,激动的泪水在张婷玉眼中涌动……

今年6月中旬,正值当地三夏大忙季节,看到香成拖着病弱之躯仍匆忙送邮的情景,一些群众不解地问他:“老李,你家地里的麦子靠老天爷给你收吗?”香成淡淡二笑:“嘿,这几天香港要回归,报刊误不得哟!”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热情地做好“份外事”。夏收期间,乡政府需召开紧急会议,因乡上人手不够,香成便义务承担起通知会议的任务。他摸黑跑了100多里路,不仅将会议及时通知到了各村,而且让参加会的人一一签了名。

潜伏的病魔无情地吞噬着香成的躯体。每当村民看到他那疲惫病弱的身躯时,总劝他去医院看看,而他常常是吞片止痛药:“没啥,没啥,抗一抗就过去了!”香成一家7口人,只有他一人工作,经济并不宽裕。可他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五个子女他也未向组织提出照顾安置。他生活简朴,省吃俭用,特别是在邮电所费用开支方面“抠”得出奇,从不浪费一度电、一块煤,仅每年为单位节煤就在半吨以上。

一个乡邮员的素质品行,关联着整个邮电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行业的形象。李香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山区的邮电事业增了光。他的事迹看似平凡却伟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