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戈壁鸳鸯比翼飞
在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四标段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对青年男女整日在工地奔波忙碌着,一会儿抄平放线,一会儿计算数据,检查质量,忙得顾不上休息。男的叫柴敬尧,是铁一局一处十四队的技术主管,女的叫刘群,任该队技术员,俩人同在一个技术室工作,负责10公里内的33座大中小桥涵洞。
1992年8月,从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毕业的柴敬尧分到了一处十队任实习生。初来乍到,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排排帐篷和一栋栋毡房,尤其是工程队频繁的搬家,对他来说是很不适应的,思想上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但日复一日,工人们那种热情、纯朴的情杯,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教育着他,特别是当他看到工人们用汗水浇灌的大桥拔地而起即将通车时,他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渐渐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爱上了铁路工程这个行当,也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1993年,他随队从宝中铁路搬迁到新疆,参加兰新铁路复线建设,担当起了墩至雅尔22公里区段36座桥涵的技术工作重担。他每天早出晚归,在工地一干就是一整天,常和工人们一起在大漠戈壁中风餐露宿。兰新复线一处管段工程全优的殊荣榜上凝聚着这位青年技术员的辛勤汗水。1995年他从十队调到十四队任技术主管,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正当小柴如饥似渴地学习时,一位名叫刘群的姑娘闯入了他的生活。姑娘毕业于武汉铁路桥梁学校,学的是桥梁专业,是队上唯一的女技术员。她平时不爱讲话,可干起工作来却一丝不苟,从不马虎。计算桥台数据时,她翻图纸,查资料,顾不上吃饭休息直到拿出准确的数据为止;工作中遇到困难,她虚心向小柴请教,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提高。共同的事业追求,使两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人的心越贴越近。今年5月1日,他俩在工地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婚礼。结婚那天,全队的干部工人都来祝福,经理部党政工领导专程赶来贺喜,令小俩口感动不已。小柴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婚礼操办,我感到了工地大家庭的温暖。”婚后领导安排他俩去新疆著名风景区天池渡假。可第二天早晨他俩却扛着测量仪器下到基坑上班了,工人们见了劝他俩回去休息,监理见了十分佩服地说:“新郎官也上工地了。”然而此时的小柴想的是工地时间很紧,大家都在工地大干,我怎么能安心在家呆着,必须早日拿出三屯河大桥的开工报告,如果耽误一天,全队200名职工就要多等一天。为此,他俩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甲方要求钉设出360个桥护桩的艰巨任务,受到甲方赞誉。有一次,他俩在工地检查时发现原钢筋焊接方法较落后,先焊接后弯制成型,不仅容易出现裂纹,而且还达不到技术要求。小柴经过精心计算并采纳了小刘的建议,改进了焊接方法,在原基础上加长了2公分,既保证了搭接的有效长度,又提高了工效,再一次得到监理的肯定。
去年6月至10月,他俩在新疆吐(乌)大高等级公路5标段施工中,负责1孔40米桥梁的技术工作。按技术要求一次要灌注混凝土600方,不允许出现施工缝。监理要求必须有技术人员值班。为此,他俩在工地倒班,小柴值夜班,小刘值白班,昼夜不停负责到底,并要求工人每车都要过磅,严把质量关。9月24日,小柴参加五合同段工地质量评比会议,小刘十分支持小柴的工作,主动承担了24小时的值班任务。会后,他俩负责的工程质量被评为全线最佳工程,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孙陆董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