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一位落榜姑娘的故事
文/依依
1962年10月的一天,郭老和夫人于立群等人到浙江普陀山游览,意外地挽救了一位三次高考落第姑娘的生命,这件事一直成为人们的美谈。
那天,在梵音洞外的岩壁上,郭老在游览中偶然拾到一个绿色封面的日记本。他老人家好奇地翻看起来,只见扉页上镶有一个年轻姑娘的照片,背景是雁荡山合掌峰。姑娘年约十七八岁,学生模样,长得眉清自秀。郭老取下照片一看背面,只见用娟秀的字体抄录了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个日记本送给什么人的已不可辨认,不过上面有她的住址和姓名。日记本上的第二页上写有一幅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无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第三页上写有一首五言诗:“三春花再落,何处再寻春?解脱烦恼者,蓬莱观世音。”再翻过一页,上面有“来生魂魄系普陀”,并署着当天的日期,上面还有几处泪迹。郭老看着看着,觉得情况不对。
他立即对女秘书说:“你快去把这个女孩子找来。”随后,把照片递给了她。女秘书也看了日记本上写的东西,就说:“那女孩子会不会……?”郭老说:“白天游人很多,她不会选择这个时候。”郭老无心再游览,说完就和夫人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附近的招待所。
不久,女秘书把那个失意的年轻姑娘找来了,郭老热情地接待了这位神情忧郁的姑娘。并笑着问道:“你叫李真真吧?”姑娘反问:“您老人家怎么知道的?”郭老又说:“你的情况我知道一点。你考了三次大学都没有考上,又在爱情上受了点挫折。社会的议论,家庭的压力,逼得你想到这里寻短见,是不是啊?”李真真泪流满面地问:“老同志,您是省招生办的领导吧?”郭老摇摇头,随后取出绿色日记本,姑娘一见,才恍然大悟。
郭老和蔼地说:“你文化不错啊!对联写得可以,不过内容消极了一点。你看,你写的上联不动,只要改改下联和横批,内容就变了。郭老在姑娘的本子上把她写的对联改成这样:‘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是‘春在心中’,就行了。”李真真一看,被郭老的行动感动了,含泪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当初我确是‘春在心中’,我想成为诗人。但三次高考落榜,在大学读书的男友又把我的照片退给了我。我受尽了热嘲冷讽,只有死路一条。……”郭老说:“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应寻短见!”
郭老走到办公桌前,铺开宣纸,挥笔写了一幅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
郭老在对联下方写着:“蒲松龄落第自勉联”。郭老又随手写了一首诗,赠给李真真,勉励她积极向上。李真真接过郭老的两幅手迹,只见题联下面有“郭沫若”几个显眼的字时,心情激动,她想起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败秦兵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灭吴雪耻的情景,而蒲松龄落第,志不消沉,创作了不朽名著《聊斋志异》更在自己的心中激起了浪花,生的欲望又在她的心中复苏,理想的新芽更在心中萌发。她当场向郭老表示,决不会忘记他老人家的殷殷教诲。
郭老回到北京之后,又给李真真写了一封信,指导她的自学。李真真也给郭老回了信,表示一定不辜负郭老的期望,并作旧体诗一首附在信后:“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激恩师救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