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30日

陕西工人报劳动者 大漠鏖战 磨床边的人生 图片新闻 渭滨区积极组建新经济组织工会 气可鼓不可泄 李雪萍与“少儿舞蹈班” 图片新闻 山沟里飘动的那片桔红 高炉烧“饭”人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劳动者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劳动者
03

高炉烧“饭”人

文/周华

“高炉要吃饭,烧结矿是关键”,在冶金行业,谁都知道,高炉炼铁必须有优质的烧结矿作原料。张玉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烧结工,一名为高炉炼铁烧了10年“饭”的人。

要想为高炉烧出优质“饭”,不但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早在部队期间,张玉民就因学习马列著作,通读毛选而出名,加上各方面表现突出,曾六次受到连队以上奖励。进厂后,他从思想上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翻报纸,看新闻。他经常同周围的人讨论时事及厂内外形势,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能把《邓小平文选》中的重要章节加以引用,使人耳目一新。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使张玉民这个普通党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日趋成熟。

1988年,张玉民被调到烧结生产的核心岗位上——烧结机台上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烧结矿将通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最终进入烧结机里,烧成熟料,从而被高炉消化,炼出铁水。

为了掌握操作技术,张玉民先后研读了《烧结工》、《高炉炼铁原料制备技术》等多种理论书籍,并作了10余本的笔记心得。为了把所学理论用于实践,他常常在台车周围仔细观察,琢磨,直至把理论与实物的联系弄懂弄通。

1992年5月,除尘风机发生故障,台车周围连续40多天粉尘弥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张玉民用衣服裹住头,只留下两只眼,蹲在一千多度的台车机尾旁,一看就是大半天。与他一块的工友开玩笑地说:“机子出了毛病,技术员都没办法,你这犟熊蹲在这儿吃灰,能吃出啥结果?”他一笑:“我犟,烧结机也犟,它就是个犟驴,我也要把它拴到槽上去!”就这样,凭着一股不屈的犟劲,他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他善于总结,勤于钻研,很快就掌握了台车的操作要领,现在,他能凭烧结矿料层断面的颜色,判断出Fe0含量的高低和烧结终点是否到达,并能及时作相应准确地调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1993年,他结合自己的实践,对烧结矿的配料比提出了修改建议,经采用后,煤耗由过去的10~12%一下降到5.5~7%,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厂节约10多万元。1994年,150m3炼铁高炉建成投产,为满足高炉用“饭”,他通过提高烧结矿成结率,增加其强度,使输矿量增大,保证了高炉用料。由于有优质的烧结矿做保障,龙钢生铁质量迅速提高,1995年,“禹龙”牌炼钢生铁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并出口日本等国。

近年来,上级领导着意让他干管理工作,几次找他谈话,他都回绝了:“咱文化低,管人管事怕管不好,我还是给咱烧“饭”吧。只要我在,绝对不能让烧结生产落在后面。”10年来,39岁的张玉民没有迟到早退一次,他在岗期间,没有发生任何设备及人身伤害事故,他与班组成员团结协作,多次刷新班产纪录。

由于成绩显著,张玉民先后10次获车间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8次被总厂评为优秀党员。今年5月1日,他光荣地走上了陕西省劳模表彰大会领奖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