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06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 难忘的往事 晨练的潇洒 劝君莫饮“盗泉水” 97中国狠刹奢侈风

当前版:第A5版:北国周末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
05

劝君莫饮“盗泉水”

文/王锦春

还不到“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档次,有时对圣人的言行竟不那么敬重。比如听人讲起当年孔老夫子路过“盗泉”,虽口渴而不饮,只不过是“恶其名也”,就觉得颇为好笑,喝水连泉名都要计较,有这个必要吗?后来看到《乐羊子妻》中的一段话:“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才明白了自己的浅薄,在那世风日下的年代,孔夫子不饮“盗泉水”,表达了一种志行高洁的信念,给世人做个样子,所以恶盗泉之名意在“不污其行”。

圣人渴不饮“盗泉”的故事流传至今,绝非偶然,因为其中蕴含着一种注重名节抵制诱惑的道德情操。试想一个人能严于律己到连喝水的泉名都要进行道德评判的地步,世间还有什么诱惑能使之动心?无怪乎古代的正人君子们都把不饮“盗泉”作为自身的道德楷模,当作衡量高尚与否的基本尺度。人有七情六欲,而要出污泥而不染,塑造完美的人格,就得有不饮盗泉的律己精神。

时代进化到了今天,人生路上依然“盗泉”丛生,无论质与量,都非昔日可比。尽管“盗泉”林林总总,无非仍是金钱、权力、美色之类。如果自我防护的“臭氧层”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空洞”,那是极易乐而痛饮“盗泉水”的。一个人,如果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心心相印,势必追名逐利,弄权好色,甘心与“盗泉”为伴,从而将一生功名与罪恶划上等号。虽然有不少“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风流走一回,身败名也臭;拼命捞金钱,一命赴黄泉”的前事之鉴,但有些人仍然执迷不悟,饮“盗泉”不止。那位“贵州第一夫人”闫健宏的继任者向明序,就是再典型不过的例证。闫健宏伏法的枪声响犹在耳,他“一朝权在手”,使迫不及待地步其后尘,既贪财又好色,对“盗泉”的狂热,比闫健宏毫不逊色。真不知这些人的党性、人性哪里去了!

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是要疼的;饮用权、钱、色之类的“盗泉水”,虽能得一时快活,最终会声名扫地,而且喝得越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毕竟党纪国法不是“吃素的”。哲人说过,抵制诱惑吧,这样你才能做出高尚的行为来。因此,不饮“盗泉水”,实在是人生的忠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