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庄杯”:《秦之声》红火又一征
杨乾坤
(一)
《秦之声》演播大厅里,写有醒目的大字:“办没有收视率的节目就等于犯罪!”此箴言,出自广电部部长孙家正之口。
“办最有收视率的节目!”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的工作人员在身体力行着。
《秦之声》——这个专播陕西地方戏曲的载体,就是在此种作用下而愈发红火起来。
今年夏日,继庆回归戏曲晚会之后,中央电视台与其合作,现场直播了陕西地方戏荟萃,又获得了轰动效应。自八月一日起,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又与之联合主办了“尖庄杯陕西秦腔电视大赛。”
作为全国最大的酿酒企业,五粮液酒厂的决策者们搞此次大赛,就是因为深知酒文化深入人心的必要,谙熟酒文化与戏曲文化相辅相成的道理。他们看准了《秦之声》,就因为她已连续四年雄居陕西电视台各类电视节目收视率榜首,非惟在三秦大地妇孺皆知,备受宝爱,且影响到周边省份,尤其在西北五省(区)拥有最多的电视观众。
于最珠联璧合,陕西电视台最大的赛事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
果然,从报名之日起,西安并外地的报名点上,报名参赛者便络绎不绝,专业的,业余的,浩浩乎竟达千人!人头攒动中,我见到了一对参赛夫妻:男的叫刘克勤,供职于西安市公安局;女的叫张芳莉,在省建八公司工作。克勤说,陕西人不会哼两句秦腔,算啥陕西人!芳莉讲,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应充实和提高,业余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很有必要,因而贵在参与。
提起参与,那还真有说的。尽管此次大赛设奖七十个,可它与千人相比,能占多大比例?绝大多数参与者明知获奖无望而仍要全力投入,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得!
泾阳县王桥镇秦腔协会,在《秦之声》影响下于两年前成立,甚是活跃,得闻“尖庄杯”开赛,即选出尤嘉者十四人前来,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声势甚是雄壮。我正观看他们演唱,忽见一年近三十的妇人饮泣,细问之,原来她叫胡爱荣,家住澄城刘家洼乡,此地距县城六十余里,且偏避。她昨日来西安时,同好者嘱其学好“真经”,回来传授。爱荣也与丈夫相约,第二天傍晚到乡上接她。可现在将近中午十二时,还未轮到她上场,她急哭了:若下午两点前还轮不到,就赶不上回家的车,那样一来,丈夫准会抱着幼小的孩子在路上焦心等她一夜的。可哭归哭,她还是下决心选择了后者。
这就是“尖庄杯”的参赛者们:酷暑肆虐,奈何不了他们;工作繁忙,阻止不了他们;山阻水隔,对他们又能如何。多少人,就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新疆军区创作组副组长李志君,在乌鲁木齐组织起自乐班,每周活动两次,并准备撰写一部《新疆秦腔史》。当得知开赛,他毅然而来,八千里路云和月,只为参与《秦之声》。
好一个《秦之声》弘扬的秦腔,脉承久远之《秦风》,既有“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高亢激昂,亦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清正委婉,美乎嫽哉。可惜她同其它戏曲那样,受到了严酷的冲击。
二十年前,“四害”初除,国门初开,眼花缭乱中多有浮躁之气,即如艺术而论,虽说物择天竞,却也不免泥沙俱下,传统的戏曲艺术顿显黯淡神色,秦腔园地也是一片荒芜。“秦腔消亡”论也嚣然尘上。《秦之声》便是在这种时候卓然而出,挺立于流俗之中,擎起了振兴秦腔的大纛。
文艺部主任田秉毅,为挽秦腔的狂澜于既倒,奋然创办了《秦之声》,指出向上一路,使秦人为之一振。他正气凛凛,不慕荣利,为秦腔的现状和未来孜孜求索。张西园副主任主持《秦之声》后,继往开来,更使该栏目日见斑斓。为了秦腔,他每日工作达十四小时,近十年来从未休过星期天;主办了十年春节戏曲晚会;足迹已及全省七十多个县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谢绝了二十多家名人辞典的人选邀请,以几百本大戏烂熟于心的底蕴,以对秦腔界了如指掌的识见,以振兴和繁荣秦腔的己任,全身心地和同事们开拓了。月可沉,天可瘦,风云可变,山岳可崩,而他们对“秦腔”,二字,一口咬住,必不肯使其衰颓。
《秦之声》一起步,便显出蓬勃气势,每周一期,影响日增,如今积二十年之力,已赢得浩荡春色。其对演员,“尊老靠中扶青携幼”之方针极是正确:抢救性地拍摄了名老艺人资料片,扩充了秦腔宝库;常常推出中年演员电视演出,壮大了秦声;多次举办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骨干和新人源源而出,使剧团的断层问题迎刃而解。人才既得,自然可开生面,所录制的近八百本戏,正是秦腔的结晶。秦腔而逢《秦之声》,秦腔何其幸哉!为使秦腔在三秦大地弘扬,多次举办的群众秦腔电视大赛,已声名大著;而陆续在七十个县市举办的群众秦腔电视会演专场,更使得秦腔风流远播,成了大气候。秦腔而有《秦之声》,秦腔何其盛哉!《秦之声》虽未参加过任何评奖活动,可三秦父老的热爱,正是对她的最高奖赏。省委副书记刘荣惠就写信祝贺:“《秦之声》为全省人民办了一件好事!”
(三)
《秦之声》就是这样为振兴秦腔辛勤劳作着。此次参赛者的踊跃,正可反映出她火红的一个侧面,而在众多的参赛者中,不妨让我们管中窥豹,以见其一斑——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人才济济,此次参赛者多达五十人,其中就有著名演员李小锋,他以一出《盘肠战》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谈起《秦之声》,小锋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得以有今日,在很大程度上赖有《秦之声》编导组的指导支持和《秦之声》的宣传。九年前的龙年春节戏曲晚会,就是张西园邀请他参加演出的,自此而后,《秦之声》使他频频荧屏之上。他荣获了“咸阳杯”西北五省(区)秦腔电视大赛生角第一名;成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的入室第子;被评为陕西十佳青年演员。可以说,他和许多演员一样,得到了《秦之声》的玉成,以他的话说,就是有“不可分割的缘分”。
西安市秦腔北会会长李青麦,是带领十七位演员参赛的。恢复该会已有十九个年头。李青麦先是在家中为北会辟出活动室,随着北会的发展,他又在院中建起小舞台,可容纳观众二百人,每周活动两次。《秦之声》的支持和指导,使它更上层楼。它的两个演出队共演出七百场,观众超过七十万人次;秦腔电视大赛的大合唱,多次就是由北会承当的。前不久,广东电视台拍《大江北望》专题片,来陕西拍秦腔时,专业团体选的是易俗社,业余的就是秦腔北会。
《泰之声》作为陕西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二十年来,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辉煌。想想那电视演出时万人空巷的情景,想想那精彩动人的演出场面,想那《秦之声》编导者们创造性的工作,《秦之声》怎能不声名远播!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省广电厅的重奖,全国主要新闻媒体的介绍和传播,《秦之声》怎能不更为红火,直使东西南北中,皆知《秦之声》!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闻之而喜,与《秦之声》联袂搞了一次颇有影响的杯赛;宜宾五粮液酒厂接踵而来,又合作搞了这声势浩大的赛事。五粮液酒厂是全国最大的酿酒企业,所生产的五粮液、五粮春、五粮神、五粮醇和尖庄牌酒,行销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享誉海内外的名牌产品,而《秦之声》又是驰名全国的名牌栏目,二者联手,定会产生轰动效应的。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五粮液酒厂的负责人就高度赞扬《秦之声》带来了戏曲史上的奇观:“八百里秦川秦声飞扬,三千万秦人高唱秦腔。”
难怪有人言及秦腔大普及的程度时,便总结了全民唱秦腔的盛况:“上至九十九,下自刚会走。”这次为数不少的老少参赛者中,便有几位这样的典型——
灞桥区东十里铺农民吕生钧,高龄八十有四,得知“尖庄杯”开赛,很是兴奋,欲报名时,却不料在田间劳动时扭伤了腰,遂托集体报名者捎带报上,未能如愿;又托其侄来报,又未果,待腰病稍好他便自行来报名了。老人精神矍铄,四世同堂,家里人全都支持他参赛,孙子还特意劝他报年龄时就说是八十五,他笑道,八十四的说法无须忌讳,自己属虎,今年八十四,明年八十五了,还要来唱。
耀县的三岁孩童李旭,生性聪颖,他咿呀学语时,便对电视中的戏曲和音乐有了兴趣,《秦之声》一开,他也打拍子,哼过门,竟也越来越可人。今年夏日,县剧团在县城西大操场举办纳凉晚会,看戏时他来了神儿,跑到乐队拉板胡的跟前自荐:“我也会唱戏。”拉板胡的惊奇:“会唱啥戏?”李旭答,会唱“只见她……”(《血泪仇》中一段唱词的起首三字),还会《打砂锅》、《教学》的唱段。经团长特许,李旭上场了,他每唱一句,观众便报以热烈的掌声。八月十七日,李旭参赛的唱段“只是她”唱得满座皆惊:他不怯场,态从容,韵味醇,腔调正,幼稚中露出几许成熟,赢得了满堂彩。一个小时后,待我再见他时,他已甜甜地在母亲怀中入睡,其父笑着说,李旭是噙着妈妈的奶方才入睡的。
(四)
为振兴和繁荣秦腔事业,《秦之声》进行了长时期艰苦和创造性的劳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七月十七日,省委书记安启元代表省委说:《秦之声》的创办,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戏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尖庄杯”赛热如火,《秦之声》更显火而红。纵而观之,振兴秦腔,《秦之声》功不可没!横而观之,繁荣陕西地方戏,《秦之声》功不可没!《秦之声》之所以如此,观众和地域外,就在于编导者们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难怪共识在渐渐形成:有《秦之声》在,秦腔不振兴,没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