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13日
生活广场
06

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

文/王迪思

我国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疼爱孩子是正常现象。但凡事得有个度,疼爱过了度就是溺爱。

有的家长对孩子几乎有求必应。孩子不懂事,或不考虑家庭收入情况,往往要这买那,做家长的一定要三思而行。应该知道,高档玩具,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高档衣服,穿不了三五个月,小了,又得买新的。长此以往,大部分工薪家庭怎么受得了?可多数家长,宁肯自己勒裤腰带,也不愿“委屈”孩子。

还有的家长因工作关系要经常应酬,每逢聚餐,也要带上孩子,让其吃个高兴。殊不知,这样下去会使孩子越吃越馋,吃得多了,就对家里的“粗茶淡饭”产生不满。

孩子过生日,又是买蛋糕又是吃喝;逢年过节,凡是长辈都给孩子压岁钱。偶然不给,孩子就不高兴,给少了,孩子还是不高兴;孩子要坐出租车;要花几千元去旅游;要山地自行车;要汉显BP机,等等,这一切,从小要惯了,大了还得要,而且胃口越来越大。

对孩子,做父母的不能有求必应。给孩子买东西一定要量力而行,该买的,花多少钱也得买;不该买的,能不买就不买。太贵的东西,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咱们买不起!”让孩子了解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尽管这样暂时“委屈”了孩子,但从长远讲,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