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人先减闲官
文/张仁沛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对搞好亏损企业有三点主张;一是要选好厂长经理;二是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下岗分流,减人增效,搞好职工再就业;三是大力推行股份制。
朱副总理的三点主张,第三点不讲自明,那是要调整企业的产权结构,不搞纯而又纯的国家所有,提高人们对国有企业的责任心。第一点和第二点则必须联系起来理解。要给企业找个好领导,要把企业中的不称职领导和没事干的领导去掉,亏损企业才有希望。人们在理解减人增效的时候,往往想的是裁掉企业中的一般冗员,而没想也应裁去这些特殊冗员,闲官成堆,还谈什么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
不知什么时候得下的毛病,企业中的机关臃肿,一个400来人的单位,县团级的近10个,科级的40多个,股级的100多,外出都戴经理、部长的大头衔。一个官管不了三个兵!
官多不干事,龙多不治水。没事光扯皮,无事就生非。要么,拉帮结派窝里斗,八仙过海,各用其权,为自己谋私;要么,官官相护,沆瀣一气。实在不像话,快要出事了,便礼送出境,易地作官,免得拔出萝卜带出泥。有的企业,一亏好几年,负债动辄数百万、几千万,怎么造成的?恐怕官太多了,有权胡整,谁都不负责任,只图自己得利,哪管企业损失是原因之一吧!在这样的地方,谁要敢讲公道话,非被整个死去活来,叫你吃不完兜着走,“莫须有”还不容易?
企业里那么多的官,当然不会是自封的,大多数都有来头。“当兵”的服不服,那是另一回事。可任命了那么多的官,事就是那么多的事,僧多粥少,闲官便这样产生出来了。这些闲官不减,企业怎么能增效呢?
有报道说,全国下岗职工上千万,政府官员却增加了几百万。裁人容易,减官难。这在许多地方是个普遍现象。
人们盼着早日看到:企业减人先把闲官减掉,对贪官更要动真格,严查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