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笔端上的执著
——记硬笔书法家芮德山
邢巨明
1992年,正值上苍把大地涂抹得翠绿欲滴的时节,硬笔书法家、航天十六所七一七一厂芮德山先生,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登上了西安陆军学院的讲台,为100多名书法爱好者讲硬笔书法课。他怀着生平最深沉的希冀,侃侃而谈。从硬笔书法的历史讲到现状;从笔杆、笔芯、用纸的选择,讲到手腕的用力和角度的掌握;从硬笔的特性、特点,讲到书法的继承和创新;从文化的修养讲到情操的陶冶……学员们个个屏息静气、入耳动心地听讲。
从那时至今,芮先生每年都应邀为航天O六七基地和本厂新来的大学生岗前培训班讲书法课,还给陆院文秘班、西安矿院等大专院校讲过书法课。每一次讲课,他都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经验、技法和技巧,手把手地教学员。他认为,想当一名书法家,写好字,首先心地要纯洁,为人要正派,同时还要加上顽强刻苦的习练,以及领悟、体会和创新,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这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艺术注重的是创新,创新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始终独占鳌头的,没有创新,永远也不会走出自己的新路。
他从小就喜书法。是他那执著的追求,驱使他在邻居家借了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字帖,又找了一支旧毛笔,就开始了学习书法的历程。但是入门无师,完全靠自己临摹、揣摩。
随着岁月的延伸,随着勤学苦练的重复,随着向书本的求教,他较好地掌握了逆锋人笔、中锋行笔、末锋收笔等运笔技能,掌握了间架结构的要领、法则,并注意兼收并蓄,深入探求字理、书理。从而,在毛笔楷书上打下了较为深厚的传统功底,也为他硬笔书法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他开始涉足硬笔领域,潜心用圆珠笔练楷书。他握着圆珠笔在硬笔书法的海洋里寻觅、探究,用硬笔表现楷书的技巧、风韵。他学呀、写呀、练呀,白天工作忙就晚上练,常常练到深夜,直练得握笔的手指长出了一层厚茧。待早晨用凉水洗脸时,手指尖发麻,关节发直发硬。后来,他改变了方式,写上个把小时就活动三五分钟,使手指得到休息、恢复,消除了疾患。
在几年的努力中,芮先生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但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大胆开创用硬笔表现毛笔韵味的方法、技巧。所以他不仅练了一手具有毛笔唐楷韵味的硬笔书法,还就手腕的功夫,执笔的角度,笔芯笔油笔杆的选择,笔尖触纸的部位,衬纸的厚度,用什么样的纸及有关的辅助材料、工具等,都做过千百次的比较、试验,总结出了用圆珠笔写好楷书的一整套宝贵的经验。如果你有幸亲眼目睹他用圆珠笔作楷书,那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笔在他手里格外驯服,并透出些许的神秘。随着他手执笔的轻重、顿挫、舒缓和疾徐,一根根富有独特风采的生动线条畅快地流淌在笔下,组成一个个体势劲挺、结构严谨、秀丽清雅,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汉字。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令人叹为观止。
1989年,他第一次参加了第二届保险杯硬笔书法比赛。参加这次比赛的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人,他以一幅圆珠笔楷书作品获得了三等奖。
此后,他大量阅读、欣赏古今名人作品,吸取其精华补己之短,进一步完善自我,朝着更高的艺术境界奋进。1990年以后的六年间,他参加了“首届全国硬笔书法艺术作品展”等多项全国大赛,其中他获得金奖两次,特等奖4次,一等奖7次。从而,为硬笔书坛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同时,他为京、津、沪、浙四省市试验教材编写的《小学生常用生字习字帖》四册于1994年出版发行。并入典《中国硬笔书法名人大辞典》、《中国钢笔书法十年大观》、《中国硬笔书法家精品》等书典。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西安硬笔书法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西安联谊会副会长、陕西神剑学会书法部部长,并被日本国艺书道院聘为客座书法教师。
他的作品曾被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政府官员和友人,并被一些文化单位收藏。而他呢,身为工会主席,工作之忙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都千方百计地无偿地满足这些同志们的愿望。
这些,都是他的激情和热血燃烧的结晶。无怪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会长黄河浪先生对他说,见过不少圆珠笔楷书,但是没见过达到你这种水平的。著名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田英章先生在邀他去北京开会的信中说:“您是中国硬笔书法界的优秀人才。”
是的,芮德山先生用理想和勤奋铸造了殊荣,这是他生命的富有,这富有又托出他一个伟岸的信念:誓在毛笔书法和国画上也练出“一绝”来,在书画世界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