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就要干出个样子
——记凤州工务段领工员孙景忠
他,在养路工的岗位上跌打滚爬了17个春秋。这17年中,他干过养路工、班长、工长、领工员。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工作。每一个岗位上,他都以辛勤的汗水,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干,就要干得像个样。他,就是凤州工务段观音山线路领工区领工员孙景忠。
1980年,17岁的孙景忠接过父亲手中的那把铁镐,当上了养路工,成了第三代宝成人。他的父亲——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宝成”,送给儿子的是一本《红花铺曲线养护办法》。从那一刻起,孙景忠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父亲那样,当一名合格的养路工”。
养路人的工作是极其艰苦的。不但栉风沐雨,餐风露宿,而且“起、拨、改、捣”样样都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要干好的确不容易。这对于刚出校门、身单力薄的小孙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一个人,最大的困难就是战胜自我”,小孙坚信这一点。白天他跟着师傅们在工地苦练业务技能;晚上回到家,钻研业务知识。他的父亲常常给他讲一些养路工作的方法经验,他都一字一句默默牢记在心间。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经过几年的锤炼摔打,小孙的业务技能日益炉火纯青。他多次参加段业务技术比武,并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在段里成了叫得响的养路汉。担任工班长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说“兵头将尾”就一定要干在前。他比以前显得更忙碌了。施工的准备组织、现场安全监控、室内管理台帐,他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工友生病住院,他带上慰问品去看望;青工恋爱遇到挫折,他就耐心去给做工作。
1994年他担任了观音山线路领工区领工员,依旧还是穿着那一身沾满油腻的工作服,整天泡在工地上。去年建线会战中,他的双手打了14个血泡,却始终未离开工地半步,整整3个月没有回家休息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所在的领工区多次被分局、段评为安全生产先进车间,管内线路轨检车成绩多次取得全优。他个人也多次被分局、段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1995年被西安铁路分局树为“十大青年明星”。 (侯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