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1月01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 广告 震惊全国de深山奇案 图片新闻 “乐趣”何在? “带资招工”还能走多远? 地道战之乡商战忙 乾陵发掘缘何亮红灯?

当前版:第A5版:北国周末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
05

乾陵发掘缘何亮红灯?

文/长弓

郭沫若先生生前一直期望看到开掘乾陵和秦陵,并断言只要系统挖掘,定有石破天惊的考古新发现。陕西省也曾将开掘古代帝王陵寝列入规划。正当千万人期盼着“震撼世界的奇迹”出现时,前不久,国务院颁发了有关暂不主动挖掘大型帝王陵寝的通知。其实,很多对此不解的人,还不知道我国在发掘帝王陵寝时,引出的众多惊世遗憾。

据国家文物部门介绍,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震惊了世界。当时在墓主人的棺椁之间,有一些汉代保留下来的藕、桃子和青青碧绿的竹叶、叶籽等装在盘子里,刚发掘时非常新鲜(主人尸体也完好如初)。但是等他们把仙桃、鲜藕等果品拿出来,仅仅在准备照相机和灯光设备这几分钟时间里,人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些珍稀无比的水果,竟全部化成了一滩滩清水……人们最终再也无缘见到这些历程千年的水果。

1975年,河南信阳发掘楚墓。墓道刚打开,在场的专家都被眼前场面惊呆了:只见一堆堆极为罕见的竹简泡在水中,竹简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考古专家们立即意识到,这可能寓示着一场文化大发现……可是,等到把竹简开始放在案子上,照相机正在一片片拍摄着这古老文明的记录时,竹简开始卷边儿,并迅速变黑。不一会儿,这些价值连城的竹简上的文字就开始模糊,如同它记载着的往事一样,重新隐回到历史中去了……在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眼睁睁地看着国宝在自己面前毁坏,个个难过内疚异常,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却显得力不从心,万般无奈。

专家们还介绍,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原来并不是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是灰色的,而是身着五彩缤纷的漆色,但由于埋藏时间太久,我们的考古技术不过关,见天之日,正是氧化反应之时,几千个兵马俑竟保不住一个“挂彩”的。最后,剩下的仅仅是一具具灰色的陶胎了。

曾经轰动世界的明帝陵,发掘出了大量的丝织品。专家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保护方法:水玻璃胶封护。将龙袍等丝织品刷上一层透明的水玻璃胶,密封起来,希望能够把这件象征着“皇权”的世界上唯一一件出土龙袍留存给子孙后代。可是,20多年后水玻璃胶失去了原有柔韧性,开始老化、变硬和部分断裂,稍微一动,龙袍就可能成为一堆碎片或粉末。挖掘北京定陵时,也出土了一批锦缎,非常柔软,但是不知道该怎样保护,请教那时的苏联专家,给这批锦缎刷上了一层特制的胶。但没过多长时间,这些锦缎还是变硬了

由于我国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落后,还达不到科学保护的要求,再加上目前我们国家正面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配合进行的考古发掘任务已经相当重,所以,前不久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明确我国近期不会对大型帝王陵寝进行主动挖掘。现行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看来,中国大型帝王陵寝的发掘工作,也只有交给后人了。要相信后人比今人更聪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