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技协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记全国优秀技协干部张志明
在关中平原的腹地武功,座落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七0二厂,这个被人们称之为“乡村中城市”的花园式工厂,是个远近闻名的先进单位,工厂各项工作都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全国优秀技协干部张志明就是这个工厂的技协办主任。
提起张志明,凡是熟悉他的人没有不竖起大姆指赞扬的。这个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关中汉子,既有着吃苦耐劳、坚韧执著的性格,又有着以厂为家,乐于奉献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厂技协在工厂党委和行政领导大力支持下,除了开展以技术攻关、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的技术进步活动外,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了有偿服务活动。他们从最初的5000元起家,发展到现在已拥有108名会员,3个专业队、1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经济实体,技术服务范围也从陕西扩展到北京、广东、山东、甘肃、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几年来,他们不仅用技协收入为全厂职工办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好事,而且每年承担了工会一部分费用,得到了全厂职工的好评和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
有人说,在张志明的日历上,没有上班与下班之分,没有平时与节假日之分。有时为了工作,一个电话打来,哪怕是刚刚端起饭碗,他也会二话不说,拔腿就走。这些年来,他几乎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他到底加了多少班,谁也说不清楚。在工厂,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可是,你却很少能在家中找到他。今年二季度,厂技协为某公司突击一批紧急任务,他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连续几个星期都没有在晚上十二点以前回过家。一次回来,已是凌晨一点半了,当他爱人给他打来洗脚水,他刚把双脚放进去,就靠在椅子上打起了呼噜。爱人望着他那疲惫的面孔,不禁潸然泪下。老张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就住在离厂不远的家中。可是,他每次回去,都是急匆匆的,不是他不想和年迈的母亲多呆一会儿,是他实在放心不下厂里的工作。
在张志明的心目中,时间就是效益,用户就是上帝,信誉就是市场。去年春节前夕,有几家用户来电话,急需技协产品。按常规应该节后再干。可是为了赢得用户的信誉,他提出不拿出合格产品不休息,不满足用户要求不放假。他组织技协办全体同志,大干了四天三夜,终于在年三十前夕,拿出了合格产品。一位长期与他们合作的用户深有体会地说: “张主任干起工作来,真是个‘拼命三郎’啊!”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技协有偿服务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技协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他带领厂技协办全体同志,克服了各种困难。由过去的为行政拾遗补缺,逐步转移到新产品开发上来。近几年,他们认真调研,充分论证,不仅试制成功了现代办公设备、家庭豪华餐桌、妇女保健用品、中草药离子喷雾美容机、高科技影像制品等产品,而且研制出了一批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提高了经济效益。
这些年来,张志明在技协工作中,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失败的痛苦;有受到赞扬时的兴奋,也有被人误会时的委屈。我曾问过他,对这些有什么感觉?他憨厚地一笑,说:“没什么,咱就是干这个事的!”如此朴实无华的语言,与他那“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
这,就是张志明的苦乐观。
本报特约通讯员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