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司马故里尽展风采
——韩城市文物旅游工作巡礼
本报记者田勇刚 通讯员张宏伟
11月19日,初冬季节,地处渭北高原的韩城市已有些寒气逼人,可是该市的银河大酒店却热闹非凡,暖意融融,来自秦晋两省八地的旅游局长及上海、西安等数家旅行社的负责人与韩城市的有关领导会聚一堂,共商建立“黄河壶口——龙门旅游协作区”的大计。发起组织如此规模的旅游协作会议绝非易事,然而韩城市文物旅游局使它变成了现实。该局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便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内引外联宣传促销,开创了韩城市文物旅游事业的新局面。
韩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是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它历史文物十分丰富,民俗风情别具特色,人文景观独占鳌头,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全市共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7处。最为称道的有“小北京”之称的古城风貌,其唐、宋、元、明、清历代占建筑俱存,系列完整;司马迁祠墓闻名中外;龙门风光奇险双绝,“禹凿龙门”和“鲤鱼跃龙门”的传说美丽动人;党家村四合院民宅村落被誉为“世界民居瑰宝”、“人类文明活化石”;魏长城遗址对考证春秋战国的历史有重大价值……近年来,韩城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97中国旅游年刚刚拉开序幕,韩城市委、市政府领导便开始了紧张的酝酿和磋商:过去老是躺在“文物大市”的殊荣上沾沾自喜,却没有正视自己“旅游小市”的劣势,如何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使文物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成立文物旅游局。
“文物安全重于泰山”。韩城市文物旅游局成立伊始,首先实施了“放心工程”,以让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放心为目标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他们不断加强文物安全宣传教育,结合省、地人大视察文物执法情况和《文物法》颁布十五周年,先后组织了多次文物法规宣传活动。同时与各文博单位层层签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乡镇(办)的目标责任考评中。在安全设备不到位的情况下,立足人保,充分发动馆所职工家属和附近群众,形成了群保网络。
文物普查工作是基础中的基础。为了摸清全市文物的实际情况,提高文物保护效果,该局抽调专业人员,筹措专项经费,成立了文物普查小组,按照“普查工作要过硬、记录资料要准确、现状反映要真实、文图并茂、形成档案”的原则,现场逐项与原档案核对,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普查活动历时四个月,行程1000多公里,足迹遍及全市19个文物乡镇(办)109个村庄,最后形成了普查报告,并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召开了座谈会,制定了全市第一个《文物保护规划》。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了多起田野珍贵文物被盗案件,国家文物局为此发出了紧急通知。9月19日,韩城市马陵庄村村民刘俊科在平整责任田时,在魏长城上挖了几锨士,文保人员上前制止,但刘俊科态度十分蛮横。韩城市文物旅游局局长强跃闻讯立即会同市上有关部门领导赶到现场,耐心向当事人介绍了有关文物法规和文物的历史价值,使当事人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愿意担任义务文保员。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