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2月30日
社会瞭望
02

下岗者的新职业

周宁光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下岗职工约为1100万人,其中工业企业的下岗职工比重占6成以上。下岗职工“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工作难寻”困扰着众多下岗者,使他们饱尝压抑,生活困难。然而,笔者近日在咸阳纺织城了解到,一些下岗者的目光,正独到地瞄向一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地方

鸟鱼市上的卖虫者

工人作家田军曾写过一篇咸阳人养观赏鱼的趣事。的确,如今的咸阳人情趣高雅,珍鸟名雀,奇鱼花草,已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鸟雀金鱼都喜欢吃活的虫子,老喂小米菜叶干鱼虫,那能提起精神呢?得,为了您的鸟和鱼,您信马由缰走进位于道北的鱼虫鸟市,那长长的木盒子里,喂鸟雀的虫子白胖白胖地侍候着呢,买吧,一元钱一两。那来的?对不起,“保密”。其实,不就是从麸皮里繁殖出来的么。在塑料布上,金鱼热带鱼喜欢吃的鱼虫一堆一堆地摆在那儿,特喜欢人。再看那卖虫子的,大多是中年人,一问,竟有不少是咱纺织行业的下岗者。他们瞅准了这人家都看不上的小生意惨淡经营,以养家糊口。陕西二棉下岗工人刘忠汉,就曾给记者说起他与几位下岗者一起去蔡家坡捞鱼虫的经历,个中艰辛一言难尽。然而,他们就是从这里起步,艰难地燃起了再就业的希望之光……

收购旧书的有心人

在秦都市场外不远处,笔者看到了一个卖旧杂志的地摊。摆弄地摊的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乘着买书的人少,递上一根香烟,彼此间便少了陌生。巧了,卖杂志的也姓周,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老周告诉笔者,他是某市办服装厂的下岗工人。下岗后先是收破烂,无形中发现收来的旧书中有些还是挺新的,就试着整理出来摆个地摊卖,谁知买的人还真不少呢。干脆,咱就把这当个事弄,专门收购旧书刊。五角钱一斤收进,经过整理修补,一元钱一本再卖出去。这不,有活干,有钱挣,还给上中学的孩子收集了不少学习复习资料呢。

重返乡村的老知青

在某纺织厂的市场上,卖鸡蛋的小顺可是小有名气了。三年前他下岗时,老婆骂,众人嫌,整天灰溜溜地。赌气和父亲一起到塬上一个养鸡场去“打工”,后来就自己办了个养鸡场,如今已颇具规模了。当年曾与笔者一起在咸阳塬上插队的建平,下岗后回到原来插队的村子承包办了一个鱼塘,每天都拉着鲜鱼到城里来卖,据说效益还不错呢。见到笔者,建平感慨地说:刚下岗时,老在城里打转转,就是找不下活干,这不,观念一变,啥都有了。这才体会到老人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伟大意义了。

据说象小顺、建国这样下岗后面向乡村求发展的人还不少呢。饲养鱼喂鹌鹑,种地植菜栽苹果,既为自己找到了再就业的机会,又能和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在一起,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新’的职业代表着新的观念,而新的观念又不断孕育着新的职业。其实,“再就业”并不难,只要观念更新,路,就在脚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