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1月23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直面清贫的女人 婚纱摄影,价咋这么高? “万国旗”下橄榄绿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直面清贫的女人

文/王永杰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冯淑兰的。

那天一大早,我乘坐一辆中巴由陈家山赶回铜川。冬天的风异常刺骨,但车上已坐满了出门的人。我在车后排找了个座位。旁边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的前面放一个大包,她的脸是那种黑而健康的。我估计她大约是那种到处跑着赶会,做小本生意的女人。

其时又上来了几个乘客,但车上已没了座位,身旁的那位女人即刻说:“来,没坐位了坐到我的包上,我的包不怕压,人家不让坐,我让坐哩!”那位男人说:“那你坐在你的包上,让我坐在座位上。”女人说:“咱俩都是熟人哩么,我主要腿疼,腿不疼我肯定让你坐。”说着哈哈大笑起来。我看得出,那个男人她并不一定认识,她其实是那种见面熟的人,更主要的是她的热情,爱说爱笑的性格很快感染了全车的人。

我发觉她说话很快,而且几乎跟所有人都能搭上话,属于心底很明亮的那种人,充满乐观,说话还很见水平,于是我对她产生了兴趣:“你说话还挺有水平的!”“我?我原来念书好得太,这么厚的小说我看了不知有多少本。”说着她用手给我比划了一下:“我原来念书没得过90分。”我问:“哪得多少?”都是100,就是家里穷,后来念不起了。”我又问:“你家在哪儿?”“在泾阳哩。”“那咱俩还是老乡哩!”我说:“我一看咱俩都是老乡,不然我咋觉得你这么面熟。”她又露出她那见面熟的性格,而我清楚,我其实根本没见过她。

我问她干啥去,她说“到耀县赶会去”,我又问她做什么生意,她说收劳保用品卖劳保,在矿上将劳保服、胶靴收下,到农村集市去卖,凡耀县能赶的集,她全赶,一年365天,除非下雨下雪出不了门,或病得吃不成饭,下不了床,否则就天天如此,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七、八点回家。我问她,你这样干,一天能挣多钱?”她说挣不了多少钱,来回坐车,中午吃饭,还要缴税。我问缴税一天得多钱?她说不一样,耀县、柳林是1块,瑶曲是2块,瑶曲的税重。“那你一天到底能挣多钱?”不挣啥钱,她一会说是十几块,一会说是四五块,任我怎么问她就是不说个确数。

她说她的丈夫叫刘炳辉,是陈家山矿运输队矿车司机,是个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用她的话说就是:“抱住外班楞上哩,几年了没休过班。”我从她的介绍中得知,她是1985年矿业解决户口时来到矿上的,但户口解决了,却未见得就有工作。那时候,两个孩子还都在上学,她只是给丈夫和娃做饭,收拾家务。从1992年起,儿女都上了高中,转到了铜川,每月两个孩子的花销就得400—500元,这对于家中只有一个挣工资的人来说,负担当然很重,但她却咬着牙也要供娃上学。从那时起,她就干起了收卖劳保用品的小生意,有时也去西安进点货,捎带上卖。中午吃饭,也只吃点饸络,穿衣甚至是拣农村妹妹穿过时的旧衣服,至于鸡蛋和肉是很少吃的。好在两个孩子争气,前年和去年,一年考走一个,儿子考到西安理工大学,女儿考上了高中专,学市场营销专业。两个孩子上学,使她一次借款5000元。她说借人家1000元到时还1200元,人家这是帮咱忙,矿上钱又很紧张,人家能借给咱就不错了,咱不能让人家吃亏。提起儿女,她一脸自豪。她说:“今年娃报名才1500元。明年报名才1000元。”我故意问她“你说才1500元,是不是觉得钱要得太少?”她乐观地说“吃苦就这三两年,女儿一年半就毕业了,儿子再有两年就毕业了,那时就好了。”她甚至问我:儿子是学建筑专业的,将来可不可以去教书?我说可是可以,不过一般分不到学校。当她得知师范院校可以分到学校,又得知我是毕业于咸阳市师专之后,就说:那我就让儿子大学毕业后再考咸阳师专。她问我女儿现在学市场营销,将来是不是像她这样当营业员,我告诉她不是,她听了似乎很有失望的样子。

“儿女毕业后,你是不是就不干了?”

“干,只要能动弹,我一直干,干到五十,干到六十。”

“你今年多大了?””“四十四了!”

眼里憧憬着未来,她对我说:“儿子毕业后要成家,要结婚,享不了多少福,我还能享上女儿的福。”我问她:“过去在农村,你是不是这样想的?”她说:“我过去也是这样想的,我读过书,我明白这个道理!”她还说她有时进货时抽空回家看看老人,给他们带点好吃的。“老人年龄也大了,现在再不孝顺,将来就来不及了!”

“那你有没有想着将来把生意做大,开个门面,也不用这么辛苦。”望着她被风吹日晒得黑黑的脸,我问。

“那弄不起来,开个门面起码得一万元,咱哪来那么多钱?”

就在她兴致勃勃地讲述中,耀县城到了。在她就要下车时,我问道:“说了一路,你叫什么名字?”“冯淑兰。冯,两点一个马字。说着掂着她的包下车了,我知道她要先找个地方吃早饭,然后再找个地方开始她一天的生意。

透过车玻璃望着她远去的背影,觉得突然有一种什么东西感动了我。她是那种生活得很现实的人,眼前虽然有困难,心中却永远装着希望。面对困难,她不是沮丧,而是乐观,并用这种乐观去一点一点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她是自信的,但却从不异想天开。她不会夜里梦想着成为富翁,也不会在白天坐等梦想的自动实现。她不会被动地只等着别人来可怜她,救济她,也不是一味哭穷。她有的是直面现实的勇气,并拼尽自己的力量改变这种现实。她电不眼高手低,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我觉得这样的人,即使目前处在怎样的困境,也是暂时的,即使命运真的把她摔倒一千次,她也会一千零一次地爬起来。面对这样的灵魂和她的精神,我要由衷地献上我的敬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