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的写稿族
文/匡花坛流沙江
报刊成倍增加,写稿的“文化人”也自然要成倍增加。这些写稿的“文化人”大都是些自由撰稿人。于是近些年来产生了一大批靠写稿致富的“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他们能挣钱,有时还能骗钱、抢钱,他们比真正的文化人(像钱钟书、巴金等)挣钱容易多了。这些人靠笔致富是因为他们只有一点文化,而且将这一点文化和聪明才智全都用到如何捞钱上来了。
笔者在所谓的文人圈里冷眼观察了很长一个时期,发现了这些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的挣钱秘诀,也差不多弄清了他们的分类:
一靠吹、捧、拍挣钱的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一个企业富了,一个个体户发了,一个明星有大钱了,这类“文化人”马上靠自己多年练就的特殊本领很快钻营进去并迅速套上关系,于是为富人们写吹、捧、拍的传记,写为他们增光彩的文章,这样就会得到多多的钱——当然比稿费多得多的钱。靠骂、打、杀挣钱的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你富了你有钱了,我才不巴结你呢!我的笔就是投枪和匕首(这话还是鲁迅说的呢,当然是真理),还怕你不出钱,于是写好批评文章先让你过目,要想不发表请拿钱来!而且价钱少了都不行。当然,这样的“文化人”也需要本领——掌握人家内幕的本领和抓人家小辫子小尾巴的本领。
——靠裁剪、拼揍文章挣钱的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这些“文化人”看好了许多报刊喜欢纪实文学的行情,于是闭门造起了“纪实文学”来。当然,他们也不是写假纪实骗人而是用“抄纪实”的办法达到目的。据介绍,住在北京有一个写作个体户,他自己收集报刊上的同类文章,剪下来后由他妻子用电脑打字,于是全国许多报刊上都有他“写”的诸如“93国际大缉毒”、“中国廉政风暴”、“拐卖儿童大扫描”、“中国打拐大写实”等等的“纪实文学”,于是他每月可挣万元以上的稿费。据有关人士统计,这样靠“写”稿致富的“文化人”很多很多。现在有的“文化人”已开始“写”随笔散文和杂谈杂文了,把几个人写同一题材的文章拆开后再组合起来,就是一篇特别好的文章,现在报刊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好文章”了,它们正在或将吸引热心的读者,并且在这股散文杂文热潮中评奖获奖呢。
当然,靠写稿挣钱的“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还有很多种,那要靠社会学家去研究,我只能是抛砖引玉罢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让这些“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先富起来是文化的悲哀,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这些人虽然为真正的文化人所不齿,但他们在社会上却败坏了文化人的名声,也给发展文化事业带来困难。看来,在文化圈里应该形成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让那些一心想捞钱的“只有一点文化的文化人”无立足之地,我们的文化事业才会真正地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