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优势加速“裂变”
——西电公司总经理蒲天祥访谈录
本报记者周新安通讯员金根宝
我国最大的输变电设备科研生产企业之一,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近几年自觉接受市场经济洗礼,苦练内功增强实力,拓宽市场加速发展,工业总产值逐年平均以23%增长。199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占陕西省机械系统三分之一以上,上交利税突破1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最近,西电公司又提出了“审时度势,让优势加速裂变”的口号,以谋求最大的发展。记者就这个问题访问了西电公司总经理蒲天祥。
记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认识自身优势、发挥自身优势,是国有大企业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有效途径。西电公司提出“让优势加速裂变”,是基于怎么样的考虑?
蒲天祥:经过几年的发展,西电公司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至少有以下明显优势。其一,产业优势。我公司名列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去年又进入国家重点抓的1000家国有大型支柱企业的前512家之列。企业的发展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其二,地区优势。在西北地区的输变电企业中,以人力、物力、财力看都无法与西电公司相比拟,而且相当数量的企业是我公司在多年技术和产品扩散中扶持起来的。这就为今后规模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三规模优势。通过“七五”“八五”项目改造,我公司共完成基建、技改120项工程,总投资3亿多元,从而使总资产由1992年的20.7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43.7亿元,输变电配套能力也由原来的150万千瓦提高到400万千瓦,已具有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强大实力。其四市场优势。我国输变电设备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据今后10年、20年预测,市场空间将更加宽广,这就为输变电产业大力发展提供极好的机遇;其五,科技优势。我公司在科研、产品设计、装备水平和检测手段等方面都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准,所属企业多数均为行业排头兵,人才、技术、装备检测手段等方面立于行业的制高点。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优势都是相对的,不进则退。西电公司想要保持全国输变电行业的排头兵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利用这些优势。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今后电力建设的重点是“从电站建设转向电网建设和改造优化电源结构”。到2000年,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在1500万千瓦左右,还将逐步形成大区联网格局,这预示着输变电事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陕西省把“机械”列为6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输变电装备是重点发展产品。这正是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现在提出“让优势加速裂变”恰逢其时。
记者:看来,提出“让优势加速裂变”确实对公司的发展有重大意义。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优势发生裂变?
蒲天祥:让优势发生“裂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西电公司决策层日前已就这个问题形成共识,明确了思路,并已确定了目标。主要思路是:抓住一个依靠。即依靠科技进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商品化;瞄准两个目标。即本世纪末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2010年产品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把握三个结合。即产品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交直流输变电相结合,输变电与非输变电相结合,输配电与用电设备相结合;坚持四个调整。即以追求最大投入产出为目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规模经济结构,逐步实现产品多元化,生产专业化,结构合理化,经营国际化,把西电公司建设成为国际性大型电工企业集团。
记者:贵公司追求优势“裂变”的思路十分清晰,那么今后几年重点工作是什么?
蒲天祥:按照“大集团要有大发展”的方针,我们将审时度势,继续以输变电主业为进击点,做好资本运营、规模扩大和技术领先的文章。首先,达到组织结构的质的飞跃。集团公司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成员企业改建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在理顺集团公司的内部产权基础上,形成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其次,达到规模经营上量与质的突破。主要走三条路,一条路是以技术、人才、资本和无形资产为纽带,采取联合、租赁、兼并和股份制等手段进行强强联合或者将与之竞争的小伙伴接纳为西电公司新成员,达到强力扩张的目的;另一条路是利用技术改造使企业强筋壮骨。再一条路是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输变电主业的基础上,力争在通信、电气化铁道、冶金、化工等领域的产品生产上寻求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