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新一代日本兵
孙翔
如果说在二战期间,还有日本兵在炫耀“日本皇军的军威”和“赫赫战功”的话,那么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便很难再找到象这样的士兵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有着深厚雇佣思想和强烈民主意识的新一代日本兵,他们惧怕战争,厌恶军国主义,渴望安定的生活。
是雇员而不是兵
日本自卫队组建于1950年8月,其兵役制度实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的士兵全部都是花钱雇来的,而且都是高价兵。一个新兵的待遇,除管衣、食、住、行之外,尚有9400日元的月薪,另有各种津贴和勤务补贴,而且在军队商店买东西要比市场上便宜十分之一,因此,其待遇要高于一个大学毕业新职员的薪金收入。在“优厚待遇”的情况下,许多出身贫苦工农家庭的青年,为了谋生,不得不把当兵作为临时的生活出路。他们入伍后,普遍想在部队学到技术,以便退役后易于就业。真正为了保卫日本国土而当兵的只是极少数。不少人入伍后整天想着如何积攒一笔钱,作为将来开店铺或结婚用。因此,日军内储蓄之风盛行,一般地说,一个服役四年的日军士兵,约可存款一百万日元左右。还有一些士兵在服役期间就到社会上去找职业,有的到职业介绍所“挂号”,一旦有了合适的工作就退役不干。日军士兵普遍地把自己看作是雇员而不是兵,所以,不少人入伍后,如果学不到技术或拿不到更多的钱,便中途离开部队,致使日军目前缺员现象十分严重。
“战争来了,我就退役”
日军士兵普遍害怕战争,特别是怕打原子战争。一个士兵说:“小学时最害怕的是战争,中学时最感激的是宪法中放弃战争那一条。”因此战后每当国际形势紧张,日军募兵就发生困难。虽军方当局要求士兵要有“殉身报国”的决心,但士兵公开表示“自己还没有作好抛弃生命的准备。”有的说:“如果发生了战争,我也许会逃跑。”当军官问士兵:“战争来了,能跟我上吗?”部下都会毫不掩饰地回答:“战争来了,我就退役”。可见日军士兵不愿打仗,想当和平兵,希望军队“备而不用”的思想是相当普遍的。
“没有权力强迫我们去死”
日军的士兵都是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对统治日本的天皇极为不满,对军国主义表示厌恶,对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不感兴趣,对“三岛精神”感到可笑。他们认为,这些都是阻碍日本社会前进的历史垃圾,“不符合时代潮流”,主张日本应废除旧制度。
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要求“保障人权”,不肯盲目卖命和服从。他们对无视生命的“死亡行军”之类的训练极为反感,说“宪法是保障人权的”,“没有权力强迫我们去死。”他们和旧日军要求的“被俘后就应剖腹自杀”格格不入,说“无谓地死,不如当俘。”对镇压人民的“治安出动训练”表示愤懑,说“同样是日本人,为什么去镇压呢?”,提出可以“不服从不合理的命令,要肯定对命令的拒绝权。”他对军官在管理中采用高压手段持批判态度,有时甚至公开反抗。他们向往美国的民主自由,仿效美国的生活方式,床头挂着女明星和美人照片,休息时,以阅读淫秽刊物、小说来消磨时间,摇摆舞曲和爵士音乐十分流行。他们贪图安逸生活,不愿在执勤,训练以外的“自由时间”受到约束。
对部队生活不满
虽然日本士兵的待遇较高,但士兵仍对自卫队的生活环境不满。主要是嫌部队生活艰苦,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受到制约。部队等级差别太大,官兵之间的矛盾突出。特别是对军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低下,被人蔑视和“不理采”感到懊丧。据调查,厌倦部队生活的士兵占74%,军士占52%。近年来,自卫队中因不满自卫队的现状或官兵之间的矛盾激化等而行凶杀人、盗窃外逃的事件不断增加,特别是刚入伍的新兵更加突出,据统计,自卫队员每年犯罪案件都在2500起以上,其中新兵占40—50%。连日军当局也不得不承认“自卫队的生活给自杀、行凶犯罪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