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推荐“小刀”及其它
文/刘慧奎
在引人注目的“两会”期间,出现了一则意味深长的“花絮”:有“孔雀公主”美称的我国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委员,刚抵驻地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记者“推销”“小刀美兰”。这位“小刀美兰”名叫刀依娜,今年只有8岁,是“刀美兰民族艺术希望小学”百里挑一的好苗子。此事一时在“两会”上成为美谈。
这不由使人想起华罗庚推荐陈景润一事来。当年,在陈景润默默无闻的时候,正是华罗庚这位数学界的“泰斗”发现和举荐陈景润,才使得陈景润这位“新星”冉冉升起。尽管,陈景润在数学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他的勤奋和努力,但“导师”和“伯乐”的作用,谁又能抹杀呢?
不可否认,人才很重要。但那些善于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甘当“铺路石”的人,则更显难能可贵。这也许正是世人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缘故吧!
眼下,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特别是一些企业,大有“人才断档”的危机。这方面的问题与我们的体制及用人机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甘当“人梯”的人太少有关。
华罗庚、刀美兰之所以在科学界、文艺界享有盛誉,受人尊敬,我想,除了他(她)们有渊博的学识和超人的技艺外,与他(她)们高尚的人格和甘当人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让世纪之交更多些华罗康式的“伯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