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4月24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冰城反贪风暴 警惕各色信件诈骗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冰城反贪风暴

文/韩夫

轰动全国的哈尔滨国际贸易商城行贿案终于真相大白。该案在中纪委和黑龙江省委、哈尔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专案组历经长达3年之久的侦查,克服了重重阻力,撕破了层层关系网,终于将一批隐蔽极深的腐败分子深挖出来,权钱交易的腐败分子被送上审判台,接受法律的严惩。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1992年6月6日,哈尔滨市最大的一家地下商场国际贸易城在一派鼓乐喧天的气氛中开张。国贸城位于哈尔滨市繁华地段,原为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的一个地下人防工程,按着平战结合的原则,人防办决定把它改造成一个大型商场,营业收入将用于人防办的事业经费。国贸城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庭浦,是人防办的一个处级干部,此前为人防办的一个三产企业负责人。

国贸城开业后生意十分红火,客流量成为哈尔滨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于是,省内外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张庭浦这个新闻人物,一时间张庭浦成了年轻有为的青年企业家。而这对哈尔滨市人防办来说,却是有苦说不出来。兴建国贸城,人防办共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国贸城靠出租2200余个摊位来回收资金,国贸城生意红红火火一度使其出租摊位成为哈尔滨市的黄金摊位,人防办理应很快就能收回投资。然而,张庭浦从未向人防办上缴一分钱,人防办的职工心里当然就有了问号。

1994年8月,国家检察机关收到国贸城一位署名为“郑义”的员工的举报信,信中反映了张庭浦等人侵吞、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问题,这封举报信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批转到黑龙江省检察院,后又转到哈尔滨市检察院。

然而,这封由高检转批过来的举报信,却未能在省、市两级检察机关击起一丝动静。举报人在等待中又接连向各级纪检组织发出举报信。

“郑义”显然是化名,其谐音是“正义”,举报人之所以要举报,就是要伸张正义。当连连发出举报信,却并未盼来调查组时,“郑义”有些沉不住气了。决定挺身而出。

举报人名叫于新华,系国贸城的副总经理。

1994年12月16日,于新华将署有真实姓名的举报信展转递到中纪委领导同志手里,中纪委领导在详细分析了举报信后批示:“于新华同志反映的问题很重要,请认真对待。”这封既有中纪委领导批示又署有举报人真实姓名的举报信,再一次批转到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于是,哈尔滨市纪检委开始对国贸城问题进行调查。

就在此次调查期间,于新华被张庭浦免去副总经理的职务,并被停发了工资。没几日,于新华在自家门口被两个不明身份的人用刀砍伤。而调查的结果是国贸城存在一些小问题,并不属于经济犯罪问题。于新华的遭遇受到了中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哈尔滨市纪检委的调查报告也令中纪委领导心生疑问:举报人惨遭砍杀,而被举报者却无经济犯罪问题,难道会这么巧合?背后一定有大问题。中纪委领导认为,哈尔滨市纪检委的调查不深入,对举报信中反映的要害问题没有查。立即责成黑龙省纪检委对国贸城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1995年7月,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两级纪检委和检察院根据中纪委的指示,组成调查组对国贸城进行调查。

第一回调查,国贸城员工想这不过是走个过场。可这回又要重新调查,肯定是要动真格的了。于是,许多群众站出来举报张庭浦的问题。

应该说,首轮调查群众大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没有查出结果也算有个借口。而省、市两级纪检委和检察院组成的调查组杀了个“回马枪”,许多观望的群众不再观望,调查工作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况且,中纪委领导已经对首轮调查结果有了看法:要害问题没有查。显然,重新组成的调查组应该会有重大突破。

调查工作历时整整一年。1996年7月,调查组对国贸城案作出了结论。这个结论有78页计3万余字,分别详细记录了调查组对于新华所反映的10余个问题的调查经过和结果,最后认为国贸城总经理张庭浦不存在经济犯罪问题,只是在工作中有一些失误。

1996年7月21日,当时任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的侯宗宾同志与中纪委常委刘丽英同志专程来到哈尔滨听取调查组的汇报。

汇报会上汇报的一方是有板有眼,听取汇报的一方却是强压住火气。刘丽英同志事后说:她当时是耐着性子听完了汇报。长达一年的调查仍是回避着举报信上的要害问题,对这些要害问题根本就没有调查清楚,却就草草下了结论:张庭浦没有经济犯罪问题。汇报中还强调张庭浦在任期间,经营抓得还是不错的,效益比较好。这无非是想从侧面表明张庭浦是个功臣。然而,这种弦外之音不仅是“此地无银”,同时更是自相矛盾:既然国贸城效益好,国贸城又不向人防办交一分钱,那么钱到哪里去了?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划出这样的问号,这不明摆着是难以自圆其说吗?多么愚蠢的自做多情的小聪明!

种种迹象表明,国贸城案存在着重大问题!

听完汇报,侯宗宾和刘丽英同志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一点。但身为中纪委领导,必须依据事实说话,决不能凭主观推断。强忍住火气,侯宗宾同志当场做了重要讲话:国贸城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没有调查清楚,不能潦潦草草结案。对此案必须重新组织力量,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彻底查清楚。

三进国贸城

1996年9月4日,黑龙江省委决定成立国贸城案件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王建功亲自领导。当时的省纪检委书记李清林任领导小组组长,省纪检委副书记张毅、哈尔滨市副市长岳玉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从省市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抽调100多名业务骨干组成专案调查组,针对地下商场里的“地下交易”重新进行调查。

重新组成的专案组没有选用头两个调查组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因为,国贸城专案领导小组在检查前两次的调查报告中,已发现了个别调查员营私舞弊的疑点。为了尽快突破迷雾重重的国贸城案,领导小组把重任交给了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检察官杨战玉。

仔细翻阅了省、市纪委78页的调查报告,对比着众多的群众举报材料,杨检察官终于透出一口气。因为他的心中有底了:已经有4点明显犯罪线索。几天后,专案组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不仅张庭浦本人有重大犯罪嫌疑,而且围绕在张庭浦身边的几个亲信包括一个部门经理和出纳,也都有参与了张庭浦经济犯罪的嫌疑和不同程度经济犯罪的嫌疑!

专案组成立后的第7天,专案组就发现了张庭浦等人挪用巨额公款等犯罪事实。检察机关决定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此次行动原计划以市里召集开会的形式,将张庭浦及其他重要犯罪嫌疑人一并逮捕,时间定为上午9时。然而,由于特殊原因,行动时间延迟到下午4时。就在行动前两小时有人走露了风声,张庭浦及所有犯罪嫌疑人逃之夭夭。

刻不容缓!当即专案组在哈尔滨市所有路口设卡检查过往车辆,对张庭浦可能落脚的地方全部进行搜查。与此同时,专案组已向全国的海关、车站、机场、码头发出通缉令,为仓皇出逃的张庭浦布下天罗地网。

通缉令发出的第5天,1996年9月16日凌晨,张庭浦却主动地来到专案组。声称是来协助专案组把问题弄清楚,他自己是国贸城的功臣,并没有犯罪。当张庭浦拒不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之时,专案组已经把其他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后,专案组决定从国贸城的出纳李玉霞身上打开突破口。

李玉霞,张庭浦身边的一个亲信。在前两次调查期间,李玉霞严守张庭浦在财务上的秘密,曾被张庭浦誉为忠诚的卫士。不错,张庭浦的所有犯罪事实,作为出纳李玉霞都有一笔帐。她确实是此案的关键人物。为此专案组对李玉霞进行了两昼夜的审查,反复以政策攻心,终于使她最后的防线彻底崩溃,她向专案组坦白:国贸城设有小金库,小金库的帐本记载着张庭浦把国贸城的收入变相集中在小金库内,然后从事数额巨大的经济犯罪。此前,张庭浦曾多次吩咐李玉霞把帐目销毁,但李玉霞为了将来能洗清自己而留了后路,把装满两大编织袋子的帐本保存下来,埋藏在其姐姐家的菜地里。

专案组在李玉霞姐姐家的菜地里挖出了帐本,国贸城案的“地下交易”铁证如山。这些帐本记载的资金额高达720余万,这哪里是什么小金库?原来属于国家的财产,就这样被利欲薰心的一帮蛀虫挖空心思截流了,并任意侵占、挪用、挥霍和非法交易掉了!

张庭浦原以为李玉霞已经将这些帐本销毁了,即使犯罪同伙被打开缺口也无证据,所以在审讯时态度强硬、蛮横,总以功臣自居。当办案人员向他了出示这些帐本时,外强中干的张庭浦顿时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彻底垮了。他大口喘着粗气,口中念念有词:“完了,完了……”他说不清是伤心还是后悔,抑或是恐惧,反正他足足哭了一上午。铁证如山。张庭浦乖乖地交待了所有的犯罪事实。国贸城案在新的专案组成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终于真相大白!

逮捕常务副市长朱胜文

经查实,张庭浦在担任国贸城总经理两年的时间里,受贿100余万元,贪污38.5万元,除此之外,张庭浦还犯有行贿、法人偷税等罪行。

除张庭浦外,国贸城的副总经理黄培庆等9人,不仅参与了张庭浦的经济犯罪,并且都存在经济犯罪问题,上述犯罪嫌疑人均被拘捕或通缉。从1994年8月于新华举报时起,到1997年年初,历经两年多时间,哈尔滨市国贸城案终于水落石出。

国贸城开业之初,张庭浦就交待全体员工,要对市副秘书长、副市长以上的领导的照片对号入座,一旦谁发现这些领导来到国贸城,必须立即报告他。从那时起,张庭浦的金钱开道的哲学便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了。

国贸城开张后的第一笔利润,就被张庭浦购进了3辆进口小轿车,供国贸城的主管上级人防办的主要领导乘坐。原人防办副主任钱胜利还多次收受张庭浦的10余万元贿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庭浦会堂而皇之地不向人防办上缴一分钱。

在前一个调查组调查时已发现,国贸城开业后不仅从未向人防办上交利润,也从未向国家交一分钱的税。到1994年底,国贸城已经偷税1400万元。为了摆平这件事,张庭浦大肆利用金钱开道,最终把中港合作的国贸城争到只有合资企业方有的减免税待遇,巨额税额从此一笔勾销。其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资也没有免税的规定,并且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没有任何行使免税的权力,这个权力只有国家税务总局才有。张庭浦的金钱炮弹从市地税局的具体办事人员、局长魏国军一直到市政府的副秘书长谢万霖、主管的常务副市长朱胜文,一路开花,最终朱胜文竟不顾国家的政策法规,大笔一挥1400万元的税款如同打了个水漂。

专案组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后,立即请示黑龙江省人大和哈尔滨市人大,因为朱胜文是省市两级人大代表。两级人大对朱胜文的犯罪材料审查后,批准专案组对其实施强制措施。1996年10月24日,朱胜文被逮捕归案。

朱胜文200余万元的“灰色收入”

专案组在朱胜文身上没有更多费口舌,朱胜文便坦白了收取他人钱物的诸多事实。更让专案组惊喜的是,朱胜文除了收取国贸城的贿赂外,还收取了其他单位的贿赂。国贸城案在一个常务副市长身上引出了案中案。

专案组在朱胜文家中搜出价值200余万元的钱物,这些钞票或有价证券有的藏在床下或地毯下面,有的在沙发后面,有的在花瓶中,有的竟装在晾台上的粮袋中。朱胜文坦言,这些钱物是“灰色收入”。逢年过节或开业庆典,或有病住院,他人送来的钱物。在朱胜文看来,这是他身处副市长的位置上别人对他的一点意思,算不上收受贿赂。他收取张庭浦7万元钱款后,就一挥笔勾掉了国贸城1400余万的税款。他住院期间,有人送来一个红包装的竟是30万,住一次院他竟收到几十万的“意思”,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堕落成一个大贪官。

在朱胜文200多万所谓的“灰色收入”中,张庭浦送来的只是个零头。经查实朱胜文曾以封官许愿收取哈尔滨医药集团总经理张春晖10万元贿赂,在调查张行贿案时,又发现张贪污170余万元,挪用公款250万元。一个又一个贪污腐败连环案被专案组顺腾摸瓜挖了出来。

权钱交易的腐败网

张庭浦的“金钱开道”哲学也有打错算盘的时候,就在专案组调查国贸城案期间,他竟将金钱再次送到办案人员面前,并且一出手就是5万元,他本以为金钱这次能使他逢凶化吉。然而,正是这次“金钱大道”使他露了“狐狸尾巴”。专案组从中更加断定张庭浦有更大的“非法交易”。

张庭浦这样有钱的人与朱胜文这样有权的人一旦勾结起来,腐败就产生了。权钱交易维系成一个腐败网,结在网上的每一个腐败分子,不管是滥用职权,还是滥用公款,满足的都是一己的私欲,受到损失的都是国家和人民。

专案组抓住每一条线索层层深挖,在一年多时间里,61人被依法刑事立案,除原哈尔滨市常务副市长朱胜文外,此案还涉及局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13人,其中一些人被判刑,一部分人还在审理之中。另外,还涉及到94位干部的违纪行为,这其中80%的违纪人员能与专案组谈清问题,对不主动说清楚的违纪人员已经立案查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