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东干族“姑娘不对外”
文/押根成
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散居前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东干族。东干族系清代移居前苏联中亚地区的陕西、甘肃回民,其中多数为19世纪中陕甘回民反清义军的后裔。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承认其为本国少数民族,目前人口已逾10万,成为陕西侨居境外的最大群体。
难得的是东干族100多年来始终保留着陕西生活习俗及方言土语、饮食习惯、衣着打扮等传统,其中婚丧嫁娶中的“姑娘不对外”,最具特色。
如今居住在城市里的东干族人,约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中与俄罗斯、乌克兰族通婚的不少。但在东干人聚居的乡庄,东干人与外族通婚的不足1%。至于东干族姑娘,出嫁外族的更少。当地的习俗和规矩是:东干姑娘非东干男不嫁,即使城市中的男青年,在与外族姑娘谈恋爱时,也得讲好条件,即婚后必须学会东干语言(陕甘方言),要会做东干族的饭菜,否则,就好说好散,你东我西。
东干族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习俗,有关人员分析认为,是由于其各种特殊条件及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
首先,东干人的婚俗明显地保留着伊斯兰教的传统礼仪及教规,并以严守伊斯兰教规而闻名。二是东干族被迫远走他乡,对故土怀有一种特殊的深情与眷恋。受生存意识的驱使,如果生活在其它民族的汪洋大海中,不坚持自己民族的独特习性,就有可能被其它回族同化。所以,东干人就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和中亚文化有机地统一,只是突出了中国传统的东西,突出了陕西婚俗中“姑娘不对外”的特点,藉以繁衍繁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