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1周年热烈祝贺8月1号零时起,杨凌电话并入西安本地网,启用区号029
壮怀凌云志 轻抒鸿雁情
——杨凌示范区邮电局为“农科城”插上“金翅膀”
走访杨凌示范区邮电局期间,主人特意为我们指认了“杨陵”与“杨凌”的区别应用。原来“场陵”是老名字,相传天地初开,秦川平原常聚五彩祥云,集天地灵气,适万物生长。帝喾之姜嫄经陵偶踏巨人脚印,诞后稷,教民稼穑,后人尊称“农耕始祖”。杨凌始为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进入现代,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倡导并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拥有两所大学,五所科研机构,三所中专,集农、林、水64个学校和4000多名农业科技人才,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城。
而今,冠以“杨凌”之名,则是在1997年7月13日“国务院关于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其实施方案的批复”下达之后才正式启用的“新名字”。这个名称的诞生同时也将地名与杨凌示范区做了区分。它的一个“凌”字则凝聚了农科人面对改革开放良好机遇和奔向二十一世纪的“凌云之志”。
时光荏苒,当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迎来它一周岁生日之际,我们走访了杨凌示范区邮电局。这个邮电局从一个小小的邮电支局起步,伴着农科城的成长与壮大,现今也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478万固定资产,两幢分别为2046平方米和2940平方米的邮电大楼和电信综合楼的新型邮电企业。随着今年8月1日的来临,这个局的市内电话网将与省会西安并网,这一时刻的到来,将一下子拉近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时代的距离,使它步人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真正是为示范区的腾飞插上了“金翅膀”,成为一只为示范区轻抒赞歌的“鸿雁”。
农科要发展,信息要先行。杨凌示范区邮电局正是这个信息的传输者。因此,杨凌示范区邮电局的同志们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和劳动的光荣。今天,我们走近他们,从他们的昨日和今日的一路欢歌一起去畅想那明日的腾飞之梦吧!
往日情怀
1982年7月,杨凌示范区邮电局从它的前身,武功县杨陵邮电支局升格为县级邮电管理企业。名声大了,级别高了,但面对的局面仍很尴尬,10余名职工,9万元固定资产,15万元的年业务收入,简单破旧的通信设备,残缺不全的通信网络,十余间土木结构的旧房……
面对这种局面,杨凌邮电的创业者们没有低头,没有气馁,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心系祖国的农科事业和邮电事业,决心大打翻身仗。农业科技要发展,耳目不灵,信息不通如何是好?最早一代的杨凌邮电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昂扬斗志,起早贪黑,齐心协力,通过修旧利废,就地挖潜,组织培训,组建生产组、所,很快使邮电生产步入正轨。1986年,在省政府和省交通能源厅的支持下,2940平方米的电信综合大楼落成同年,170平方米供暖、供水锅炉房建成。再往后,职工住宅楼、邮政生产楼、西北林学院邮电所、西北农业大学邮电所等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19日,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随着区内市话网自动工程的开通,杨凌农科城电话“摇把子、吼嗓子”的落后历史宣布结束。紧随其后,1989年又开通了长途自动电话,进入国内国际自动交换网络,这座古老神奇的土地上长大的农科城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电信网络变成了无阻的通途。使电话通信与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一并驶入快车道。
进入90年代,杨凌示范区邮电局又引进3000线加拿大北方公司的DMS—10数字程控交换机,之后又于94年6月提前三个月,第一家开通使用了西兰乌光缆,成为被称做“欧亚通信大桥”上的一颗明珠。
“硬件”得以迅速提高,而在“软件”方面,他们也花了大气力去建设。采访中,主人讲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和可圈可点的先进事迹,由于篇幅关系,只能采撷一件,以这滴水去映出太阳的光彩。他们从1988年起已连续11年,每年学生毕业之际组织人员到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农业学校、林业学校,水利学校等大专院校上门服务,为毕业生收寄包裹,托运行李,总数已达3万余件。这种周到的服务不但为毕业生提供了方便,给毕业生们送去了农科城服务系统的一片温暖之情,而且也培养和熏陶了自己员工的责任心和职业观。
今日辉煌
谈到杨凌示范区邮电局今日的现状,局党支部书记兼局长曹勇如数家珍,对局里的各项指标和业务情况更是倒背如流。看看他介绍的情况吧!
杨凌示范区邮电局现已拥有市活、农话用户14000门,BP机用户2500部,移动电话780部,公用电话105部,数据网用户73部,邮政储蓄3663万,集邮收入60万元。1997年业务收入为860万元,预计1998年可达1200万元。
以上这些干枯的数字足以说明,创造它们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杨凌示范区邮电局现有职工93人,加上临时工也不足150人,而正是他们却创造出了一个惊人的业绩,这就是,我国2000年的电话普及率奋斗目标是7部/百人,城市普及率的奋斗目标是30部/百人,而杨凌截止目前(98年7月)的电话普及率已达8部/百人,城市普及率则高达42部/百人,在省内已居领先水平,在经济尚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创造这一佳绩实属不易。
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杨凌邮电人多年来艰苦创业辉煌历程,也得益于他们完整地贯彻“人民邮电为人民”宗旨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在配合贯彻落实邮电部提出“邮电服务年”活动部署的过程中,杨凌示范区邮电局从抓职工认识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人手,在全局职工中开展“服务是邮电的永恒主题”的教育,大力宣传“团结、务实、奋进”的企业精神,把大主题与小事情结合起来,把精神追求与工作态度结合起来。从而确立了“以优质服务赢得用户,以创评统全局,抓纠风促服务,向管理要效益”的工作指导思想,使全局干部职工统一了认识,为管理和生产的进步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抓职工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局领导们深有体会地说:“要想抓管理,上水平,光靠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不行,重要的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要抓精神文明”。几年来,这个局先后从职工教育和培训人手,对职工进行思想,文化,技术的教育,培养了一批思想作风和业务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他们还着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凝聚人心,培养向心力,全局系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同时也吸引了人才,留住了人心,一些诸如影视观摩,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歌舞等活动熏陶了广大职工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观。人的问题解决的好,处理的好,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其它工作也就一帆风顺了。
明日腾飞
当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科技与信息两大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杨凌示范区邮电局在这个当口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几大优势。
科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及杨凌农科基地的优势在杨陵;信息,杨凌示范区邮电局就是从事信息产业的当家老大,在科技与信息碰撞出的火花中,不正给杨凌邮电人映出一条通向明日的腾飞之路么!此可谓天时也!
杨凌农科城是国内最大的农业科技聚集区,它人才荟萃,成果累累,新成立的示范区更给农科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国际上亦声名远播,它的不断发展,势必给信息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示范区中心南移战略的实施,杨凌邮电局已借此东风征地40亩,欲建一座现代化的电信中心大楼,届时,杨凌示范区邮电局将又跨一个新台阶。此可谓地利也!
经过10余年的创业,杨凌示范区邮电局培养了一大批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骨干队伍;特别是现任一届领导班子,以笔者拙见具备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实干作风,他们做为跨世纪的一代人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迎接新的挑战。此可谓人和也!
1998年是把党的“十五大”精神推向深入的重要一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新世纪已成为当今中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主旋律。杨凌示范区邮电局在这样的进军号角下也看到了自己的机遇与挑战,他们提出:要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继续坚持服务领先的方针,切实落实服务承诺制;要继续把通讯能力建设放在首位,坚持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的发展原则,注重量质并重和加快发展的超前意识。把一个形象完美,功能齐全,服务上乘的全新的邮电企业带人二十一世纪。
有杨凌农科城的依托,有杨凌示范区的带动,杨凌邮电局的腾飞梦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成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