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30日
劳动者
03

看见一个大姐哭,她顶替下了岗……

——女工张晓娟的故事

文/魏风仪

澄合矿务局王村煤矿的街道上有一个生意红火的“益民小吃部”,饺子、手工面等各色小吃吸引了矿区职工家属纷纷前去就餐。小店的女主人是该矿下岗女工张晓娟。

说起张晓娟的下岗,还有一个教人听了好感动的故事呢!1996年10月25日,下着蒙蒙细雨,王村矿食堂科40多位职工严肃紧张地坐在会议室里,听着科长宣布下岗人员的名单。32岁的张晓娟同其他人一样,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空气也仿佛凝滞不动了。

也许是命运垂青,在下岗人员中没有张晓娟,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就在这时,张晓娟隐约听到后面有人抽泣,回头一看,原来是和自己一个班组的杜文英大姐。杜大姐家有两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可是灾难偏偏无情地降到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前年她15岁儿子被确诊为白血病,四处求援,寻医问药,家中能卖的东西卖完了,她的身体也被累垮了,今天原本收入微薄的她又被划到下岗之列,她可怎么过呀!想到这儿,极富同情心的张晓娟为杜大姐的不幸遭遇不由得落下了眼泪。她在想,自己该怎样帮助一下杜大姐呢?她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忽然她眼前一亮,何不替大姐下岗呢?第二天她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爱人,爱人不停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晚饭时爱人问她:“下岗后你准备干啥?”“开个饭馆,经营小吃。”就这样,张晓娟怀着对自己工作岗位的恋恋不舍和对杜大姐的深深同情主动下了岗。

人常说,万事开头难。开饭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岗后,张晓娟多次往返于合阳、澄县各饮食摊点,几乎尝遍了所有的小吃,虚心求教,反复实践。开业的前几天,她和爱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到处跑着办手续,碰了不少钉子,每天回到家里,浑身像散了架似的。脚肿了,人也黑了瘦了,望着镜子里的自己,她真想哭,她有点动摇了,后悔自己不该下岗,想到在单位里每天只工作8小时,干吗自找苦吃。就在这时,矿领导来了,为她自谋生路大开绿灯,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使晓娟的心里又一次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晓娟永远也忘不了开业的那天早晨——1996年11月18日,天下着大雪,5点钟,她便和爱人忙活起来,她端着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饺子馅,爱人背着洗好的各种菜,顶着大雪向小吃部走去。快到的时候,晓娟不小心,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当时腿疼得动不了,她的眼泪唰地就落了下来。爱人慢慢扶她起来,她哭着说:“还没开张就摔跤,这不是好兆头,我们的小吃部肯定不会经营好。”爱人却风趣地说:“你看这雪下得多好,瑞雪兆丰年,咋能说不是好兆头呢。”二人又对视着笑了。

就这样,“益民小吃部”开张了。开饭馆并不是晓娟想象中的“把饭做熟了就行”那么简单,有道是众口难调,同样的饭菜,有人觉得咸,有人爱吃辣子,有人喜欢吃醋,更有些人在饭馆里喝酒闹事,摔碟子摔碗,吃饭不带钱,许多现实的问题摆到了她的面前。但为了生意,为了给下岗工人争口气,每次她都强忍着,耐心热情地使每位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有一天晚上快12点了,劳累了一天的晓娟准备收拾关门时,从外面走进七八个刚从井下上来的矿工要吃饭。说实话晓娟的确很累了,真不想再做了,但当看到这几位矿工疲惫劳累的样子,只好强打精神,又和爱人干了起来,不一会儿将热乎乎的饭菜递到了每个矿工的手里。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得饭,又有说有笑地离去,晓娟心里顿时有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

由于晓娟经营有方,在饭菜质量上严格把关,对顾客热情周到,“益民小吃部”在整个王村矿乃至周围农村都很有名气。一年下来,纯收入就达23000多元。

矿区电讯业比较落后,职工打电话、邮信都要往返五六里去邮局。去年7月,晓娟在街道上又办起了集寄信、电话、租书于一身的电话亭,大大方便了职工家属。此亭又为晓娟每月增加了500元收入。

当问到晓娟今后的打算时她说,在经营好小吃部和电话亭的同时,请上两名下岗姐妹,准备办一个冲浪式浴池,作为活跃矿区文化生活的娱乐场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