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8月19日
经济生活
02

西瓜生意“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口魏俊义

细心的人们一定会发现,今夏以来,虽然城镇街道、乡村公路两旁和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居民住宅区,每隔一段就堆有一堆堆个大诱人、新鲜瓤红的西瓜。可买瓜者却是稀稀拉拉,即使买者,一次买两三个的很少,买一个的居多,就是一次买一个整瓜的也往往拣“小”的挑。那些七八公斤以上的看起来挺讨人喜欢的大瓜,却是少有人问津成了剩货。与此相反的是,倒有不少人喜欢买切开的半拉或四分之一的瓜。这样,那些大瓜就派上了用场,被划整为零切成块卖了。

与往年瓜摊前人头攒动的热闹情形相比,今年的西瓜买卖无疑冷清了许多。陕西的大荔、合阳一带是盛产西瓜的地方,前几年西安、咸阳、宝鸡等市及附近各县不少机关单位和西瓜商,每到瓜熟季节都主动派车去人上门拉瓜。近年来,瓜市由卖方转为买方,上门客少,瓜农们便主动出击,或托熟人找买主搞批发,或雇车将西瓜拉出来零售。只要价格适中,瓜农均以尽快“出手”为原则。一位多年在宝鸡卖瓜的大荔中年农民说,西瓜生意就象“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西瓜供大于求,价格势必下滑,瓜价便宜,对消费者来说多吃瓜少花钱是件好事。可是,瓜贱伤农。如此售价,对瓜农来说无疑是个损失甚或打击。然而,这又怨谁呢?任何商品,只要供大于求,不但售价要下跌,很可能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积压,更何况受时令和气候制约的西瓜呢。看来,不研究市场,盲目栽种,是导致西瓜过多的主要缘由。

西瓜之所以供大于求,既有种植多的原因,又有消费需求减少的因素。过去夏季瓜果市场品种单一,想吃别的瓜果没有,西瓜是人们唯一的消暑果品,需求多销量大,那时单位派车去瓜地拉瓜,一个人一次买几十斤上百斤一家人慢慢吃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自流通领域搞活以后,瓜果市场打破了地域界限,新疆产的哈密瓜、白兰瓜等瓜果,内地到处有售,苹果、梨、桃等水果上市期的提前和推后,加上新品水果的开发,可以说不但瓜果的品种较前大大增多,而且一年四季可吃到多种水果甚至反季节果品。瓜果品种一多,人们就有了挑选余地,西瓜的需求量自然就会下降。再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多品种少食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今天买这种明天吃那个,或是一次各样都少买点样样都吃点。眼下有不少人家,与其说是吃水果倒不如说是尝水果(鲜)更确切。想想看,一家(一般是三口)一次买半个西瓜,既可防止隔皮看瓜有时难免“上当受骗”而吃亏,又可随吃随买保新鲜。再说如今卖瓜的到处都有,何愁吃时找不着卖主?如此,卖瓜的销量可想而知。

面对此种情况,如果有人还象“老婆缝被单一臬针”(陕西方言,意思是办事想问题死板不灵活)一样,而不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原来种啥品种现在还种啥品种,过去种多少亩来年还种多少亩,不吃亏才怪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