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冤案多由刑讯出
沈家本所著《历代刑法考》中有《拷囚》一节,专录刑讯逼供的史实。其中曾引述《史记》所载“李斯谋反”冤案:“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沈氏评论说:李斯作为身份高贵的丞相,仍受不了严刑拷打而诬服屈招,可见刑讯逼供是多么的可怕!
南宋临安府“错斩崔宁”的冤案故事,经久流传,后人冯梦龙以《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为题收进《醒世恒言》中。崔宁被诬为奸骗人妻、谋财害命,陈氏被诬为通奸杀夫。尽管两人声声喊冤,口口陈辞,坐堂府尹非但不听,反而怒喝道:“这等顽皮赖骨,不打如何肯招?”于是将其双双屈打成招,一斩一剐。后来真相大白,府尹落得个“革职查办、永不叙用”的结局。冯氏评论说: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而要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再续,可胜叹哉!
不论历史著述中,还是文学作品内,类似上面所说的冤案比比皆事。3000年的封建刑法史,简直就是一部血肉模糊、冤魂悲号的刑讯逼供史。然而,就在当今,刑讯逼供之事仍时有发生,甚至有人被非刑致伤、致残、致死!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感气愤和深为忧虑了。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的巨轮正迅速前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正日益健全,但个别司法人员身上依然存在着旧衙门作风、旧警察习气。他们在侦查案件、审案判案过程中,不肯深入调查研究,不下苦功搜集证据,而是浅尝辄止,主观臆断,粗暴浮躁,急功近利。而当这样办案遇到“阻力”时,便如《窦娥冤》里楚州太守桃机一般抱定“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信条,滥用刑具,非法拘禁:威逼刑讯,伤害无辜,以至出现“警官铐法官”、“法院扣律师”等奇闻怪事。如果不坚决杜绝这种恶劣作风,岂能避免冤案错案不再发生?
(樊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