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联盟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温泉水泥厂热烈祝贺省工会“十大”胜利召开
携手建企业 迈向新世纪
勉县联盟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祥生
经过改制的勉县联盟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从事建筑安装二十多年的企业。公司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滚动发展,现有固定资产48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下设预制构件厂、铁件加工厂、铝合金加工厂、涂料厂、设备租赁站、建材商店、文印部等11个配套企业,近600人从业。年产值逾2000万元,年均修建工程30000多平方米,合格率100%,优良率40%以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公司技术力量强劲,拥有工程技术人员56名,其中助理工程师以上专家21名,四级以上技工300多名,初步形成集团性经营。1993年以来先后被市、省人民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优秀乡镇企业”。
公司实行“二三制”管理,即全公司实行二级核算、重点考核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工期。推行“三全五挂”负责制,即包施工全过程、包工程全费用、工资奖金全浮动,工程利润、质量、工期、安全、成本与员工报酬挂钩。公司的施工进度、质量、物耗、效益和安全等大项指标,均处于毗邻同行业领先水平。率先建立工会组织,签订全员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为全体员工购买了人身、财产保险,并为144名职工买了养老保险,公司连续6年被评为县、市先进单位,部分施工现场被授予“省级文明工地”。
公司坚持“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奉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策略,热情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与我们互利互惠,携手并进,构筑跨世纪的发展工程。
执著追求 乐于奉献
——记省工会“十大”代表勉县联盟建筑安装
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西中
在陕南西部,提起勉县联盟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确有些名气。但要谈到王西中,众多者对他比较陌生。可能是因为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缘故。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称赞他是未出墙的红杏。
1973年王西中高中毕业回到联盟村7组,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一样,风里爬雨里滚,辛辛苦苦干一天,价值毛八钱。一年下来两手老茧,挣的工分与分得的粮禾抵扣,几乎没有盈余。后来村里有几个“能人”自由搭伙组织了一个小小的土工建筑队,他们给别人拣房补漏、修房造屋,忙的不亦乐乎。俗话说:天灾三年饿不着一个手艺人,王西中为了挣钱糊口看中了这门手艺,于是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天真的王西中哪能知道,学泥瓦工手艺得从最基础开始,和灰、挑沙浆、耍砖头砌墙、粉墙面……都得经过。然而他个头小、人饥瘦,干起来吃力极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硬着头皮三年干到“出师”。
十年后,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村上以土工队为基础组建了联盟村建筑队,王西中作为一名资深的“正式工”出任分队长。说它是建筑队也可以,因为有了村党支部的领导,属村办企业。但要把它说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却有点害羞,因为它的“本钱”仅仅只有一些木架杆和十来个可操持瓦刀的农民工。设计、绘图、预算等能拿到人面子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也没有,眼巴巴看到工程又没能力揽下来。此时的王西中难受极了。他呐喊过、呼吁过、求援过……但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毛遂自荐,第一个走出家门,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培训一年。回来后担任联盟建筑公司经营副经理,主抓预、决算,招标、投标及工程质量。
当今时髦的领导往往是抓大事、议大事,定了大事不管事。王西中也完全可以以领导的身份,象“分管首长”一样,抓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既轻松又无非议。然而历经磨练从脚手架上走上领导岗位的王西中,当的实官,干的实事,做的实人。白天跑工地抓施工质量,晚上蹲在斗室里灯下作预、决算,两天两夜不睡觉屡见不鲜。后来有人作了统计:王西中十二年来,平均每年要作1800万元的工程预算标底,1500万元的工程预、决算。相当于国有公司三个预、决算人员正常的工作量。他还每年给公司管理完成20000多平方米的施工任务,其中优良率没低于40%。相当于三级建筑企业3倍的工作量。使年产值以公司组建初期的150万元,提高到去年1500万元。税收上交到全县第六名。按有关核定标准概算,优良工程甲方奖励加上亲自动手预、决算节约的经费,王西中每年要给公司增收节支20万元左右。
王西中经常这么想:要人一鱼仅供一餐之需,学人溢渔可供终身得益。因此,业务上他奉行狠抓工程质量——“布网捕鱼”,而不是投机取巧——“喂窝子钓鱼”。他一方面尽力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率,经他所作的预算报标、中标率在90%以上。另一方面狠抓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从而保证按期竣工交付使用。这些年来,在强手如林负有顽强挑战与激烈竞争的建筑行业里,有的企业破产了,有的关闭了,有的停工待工了。而他们接连而来的是“重合同守信用”的锦旗、牌匾和优良工程的证书,每年完成施工30000平方米以上。近年勉县县城60%的工程建筑,属于他们的作品,公司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陕西省‘八?五’立功竞赛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个家庭男人帮女人干一些家务乃天经地义。王西中处在上有年迈父母,膝下一双上学儿女,却未尽家长之意。他除了回家吃饭住宿,其它啥事都没管过。最近一位要好的朋友见他钻研业务废寝忘食,敬业爱岗如痴如醉,故意问他:去年挣了多少奖金?家里有几亩田地?在什么地方?收成如何?他截然回答:去年完成优良工程超过了40%,甲方奖给13.6万元,领导班子成员一分没要,全奖给了各项目部经理。谈及田地他说:“听爱人说责任田每隔几年调整一次,去年调的离家超不过500米。”至于具体位置,种啥作物,收成如何,他一点也回答不上来。
(李春建)
依靠科技进步 建造现代企业
勉县温泉水泥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明贵
勉县温泉水泥厂是陕南水泥生产第二大厂,座落在驰名中外的定军山下。北倚汉江,东有陕南第一泉——勉县温泉,西临古刹武侯墓。勉宁公路贯通厂区,交通方便,风景秀丽。
勉县温泉水泥厂实力雄厚,拥有固定资产2100万元,现有职工5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4人。在原有蛋窑基础上,引进了先进的旋窑、立窑生产线,到98年底可具备年产15万吨《西城牌》325#、425#、525#和大坝水泥、道路水泥的能力,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多品种的企业规模。我们坚持质量管理同国际接轨,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并向多品种发展。质量合格率经省、市多次统检、抽检均达100%。经营诚信至上,俏销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甘肃等14个省市。
勉县温泉水泥厂,下设空心混凝土墙体砌块构件厂、机械设备加工厂、原料采选加工厂及水泥生产中心分厂,对内互相配套,对外互补优势合作经营,是省、市、县早年认定的科技示范型优秀骨干企业。我们热情欢迎省内外用户真诚合作,共谋发展,把新型企业带入21世纪。
定军山奇迹
勉县城南十里,“十二连峰”的定军山,人杰地灵。
当年武丞相诸葛亮在这里“屯万兵”教兵讲武,人喊马嘶,尘土飞扬,排练八阵图,创下历史奇迹,因此而逐负盛名,驰名中外。
时过一千七百多年,虽然这里连峰依旧,但是就在当年诸葛亮撒满“扎马钉”的一块山洼里,勉县水泥厂拔地而起,高楼厂房错落有致,机声轰鸣,车水马龙。展现在定军山辉煌的又一幕,可以斩钉截铁的说是有史以来的第二奇迹。
然而,谁能想到,这竟是一群“泥腿子”所为!
那是1970年,28名庄稼汉,走出黄土地,开赴定军山,在这里住牛圈棚,吃塘沟水,砸下重锤叩醒沉睡千年的定军山。他们依靠借款三千元,在这里开片石,烧白灰艰苦奋斗九个春秋,为三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79年他们开始用土法蛋窑试制水泥,五年时间虽然生产出了4200吨水泥,但由于质量跟不上去,门庭冷落,连年亏损,维持着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
面对当时区属规模最大的这个企业;一直羡慕的人们失望了,就连在山洼里风餐露宿拼搏十三年的职工也心灰意懒了。然而,曾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担任区企业办副主任的王明贵却显得更加沉稳、果断了。他毅然对区委、区公所立下“军令状”:“我若甩不掉水泥厂的亏损帽子,甘愿回去当老百姓!”从此,王明贵揽下了温泉水泥厂这个百病集身的烂摊子。
王明贵不被眼前的残局所吓倒,他带领厂里一班人认真分析厂情,抓住:“以人为本抓管理——自己育人;以法治厂保质量——立规建制;科技进步促效益——加大投入”的治厂主题:
自己育人——“刷”下去不称职的干部,处罚几个“混岗”工人,建立健全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发挥各个组织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尽快促使来源于农村的职工剥脱农民意识。自1983年以来,厂里累计投资60多万元,厂内夜校培训技术骨干,选送优秀骨干到先进企业学习一年,分期分批选送有文化、善思考、求上进的年轻人到省冶金学校、唐山建材学院专业进修,每年还选送3至4人上成人中专技校。目前全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18%以上,其中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18人、技术员等60多人。这些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先后开发试制成功“球磨机沟槽衬板节能新工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应用后每年创效益40多万元。在陕南首家批量生产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立规建制——用制度管人,把地地道道的农民,教育培养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这个厂结合“二五”普法,组织职工系统地学习了《宪法》、《刑法》、《企业法》、《劳动法》、《合同法》及《财务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了温泉水泥厂《质量责任制度》《质量管理条例》、《安全工作条例》、《职工行为规范标准三十条》等50多种配套管理制度,编印了《质量手册》,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在严格执行GB175—g2国家标准的同时,制定了优于国标的内控标准,建立完善了四个关键工序质量管理点,二十二个质量监测控制点,使工序质量时刻处于受控状态。从而,1996年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使质量管理同国际接轨,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产品在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14个省市兴销不衰。
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微机自动化配料控制技术应用于生产环节,走科技兴厂之路,提高经济效益。王明贵经过两年的现场管理,深深体会到蛋窑是这个企业的创业之本,但也是亏损的祸根。因此,1985年3月他大胆决策,多方筹集资金225万元,用一年半时间,建成了一条年产2.5万吨旋窑生产线,迈出了该厂发展史上的第一步;1992年全厂上下齐心协力,自筹资金85万元,自己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半年时间又建成了一条年产2万吨的立窑生产线,与旋窑相得益彰,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996年他们开发的矿渣水泥荣获中国西部技术交易会“金奖”。
2000年,产值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这是温泉水泥厂全体职工给自己勾画的宏伟蓝图和即定目标。为了使它尽快变为现实,他们如同当年诸葛将士推演八阵图一样,—丝不苟,如痴如醉地完成自己的使命。领导身先士卒,从我做起,公款接待客商不买高档烟,公费陪客不吃高档菜,因公出差不住高档房;职工立足岗位人人讲奉献。96年为了集中资金,按期建成8.8万吨矿渣水泥生产线,拖欠500名职工三个月工资,全厂上下不但毫无怨言,反而踊跃集资30多万元,使厂安度难关;职工关心企业的兴衰,每年都有30多条合理化建议,采纳实施后为企业增效20多万元;领导爱护职工情同手足。厂里食堂、浴池、医疗室、广播室、图书室、党(团)员活动室、“职工之家”活动阵地等应有尽有,每两年给职工全面体检一次,按时保质足量发放劳保用品。在全县乡镇企业中率先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最早给每职工加入了团体人身保险,同时结合厂青实际,建立健全了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制度……
定军山,上则两峰屹然对峙,尤如双狮昂首,下则流河滃然而环绕,仿佛巨龙缠腰。温泉水泥厂的空心混凝土墙体砌块构件分厂(水泥予制厂)、机械备件加工分厂、原料采选加工分厂及水泥生产中心分厂好比摆放在定军山前四个鲜丽夺目的花篮,簇拥环抱。拥有固定资产2100万元的这个企业,产品实现了从“325#—425#—525#—625#以上的升级,品种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向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多品种发展,如同一艘“航空母舰”凝结着温泉水泥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982年,产量0.14万吨,产值10万元,利税0.2万元;1987年,产量2万吨,产值330万元,禾”税15万元;1993年,产量4万吨,产值660万元,利税30万元;1997年,产量4.4万吨,产值1200万元,利税56万元;预计1998年,产量8.0万吨,产值2400万元,利税212万元;2000年,产量15万吨,产值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
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技术进步企业、科技示范企业,国家农业部质量优良单位,全国行评前十名等18个省级以上颁发的证书,如同一面面镜子沐浴改革商务阳光,象繁星闪耀在“航空母舰”的舰头仓尾,令人欢欣鼓舞。—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水泥厂雄踞陕南,牢牢安营扎寨于定军山。 (李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