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彩电路在何方
□文/徐徕
我国彩电业发展迅猛,1996年创利就达60亿元,仅长虹一家的年产量达到400万台,国内彩电生产量之大已使日本、韩国都望尘莫及。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轮又一轮价格大战后,国产彩电价格低廉,长虹、熊猫、TCL彩电的价格仅为进口彩电价格的一半左右,购买国产名牌使百姓一年少花上百亿元,国产家电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然而,这种优势能持续多久?
当中国彩电企业还在遵循着“猛上规模然后大幅降价”路子行进时,国外的彩电业早已是另一番热闹的情景。
美国商界权威早已提醒家电生产者:“你们要准备打一场客厅保卫战!”这是因为,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人家庭,各种类似电视的家用电脑纷纷出炉,并兼容传真、电话、光盘和电视功能,电脑的主要市场已从企业市场向家庭市场挺进。为此,7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斥巨资开发模拟高清晰度彩电,经过18年的努力,取得巨大优势,已经达到可接收卫星传输每天播出10小时电视节目。但当美国人开发数字式高品质电视时,只用了3年时间,就迫使日本放弃了研究计划。欧洲一些国家也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致力于标准清晰度电视的开发,但因是模拟与数字混合型的,现在正迅速转向全数字式电视开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宣布,到2006年,将全部取消全美模拟电视播出,届时美国拱手出让的市场将会卷土重来。彩电业已进入更新换代的关键时刻。
而我国彩电设计开发技术仍然相当薄弱,缺乏具有自主板权的核心技术,关键生产技术仍旧由国外引进,国产彩电也多以模拟式为主,在新一代的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新型平板显示元器件方面开发缓慢,与国际水平仍有相当的距离。电子工业部有关人员不无忧虑地表示:“尽管模拟电视过渡到数字电视还有一个过程,但数字电视是未来发展方向却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技术跟不上,将来总有一天,市场会被人家抢走。而那一天一旦到来,眼下规模越大的企业,负担也就越重,后果不言而喻。”况且,由于屡屡降价造成企业利润一降再降,企业用于新技术开发资金增长缓慢,国外企业会把销售额的5%至15%用于新技术开发,而我国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比例仅有1%~2%,纸上谈兵,其结果可想而知。
未来的二十一世纪,是新旧技术交替之际,变则通,不变则亡。对当下的电视业来说,企业要科学地发展规模,应知道“物极则必反”的道理,上技术比上规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