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02日
头版
01

江河奔涌向龙门

——两个《决定》贯彻情况回眸

编者按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步伐,促进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近日,省委宣传部和省两个《决定》领导办公室组织省级新闻单位进行了落实两个《决定》专题采访。本报从即日起将陆续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有关报导。

1997年岁末年首之际,围绕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随之省级各职能部门又出台了十三个相关的配套文件。

一石击起千层浪。在十五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鼓舞和指引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之风在三秦大地劲刮猛吹。

在两个《决定》已贯彻半载有余的今天,回顾所走过的路程,回顾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深深觉得省委、省政府将落实十五大精神的突破口选在国企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上可谓是深谙省情之举,也是实实在在抓住了陕西经济的“牛鼻子”。

地处内陆的陕西企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大中型企业多为计划经济的产物,活力不足;而众多的中小企业数虽多而质极差,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县以下小型企业竟有88%达到资不抵债的地步,这些企业不但谈不上创造利润,反而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过去一大二公思想,陕西经济结构又极不合理,国企占企业总数80%以上,而非国有经济仅占11.8%,其比例恰与浙江、广东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成反比。针对这一现状,省委、省政府在放大型国企之虎归山的同时,通过搞活中小国企,发展非公有经济,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省份越来越大的差距。

由于下药对症,《决定》出台后所带来的成效是明显的也是喜人的。据省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6月底,全省新改制企业1477户,共采用了13种形式。其中改组39户、联合123户、兼并80户、租赁129户、承包125户、股份合作430户、出售250户、股份制151户、合资2户、托管4户、破产81户、退二进三15户、其它48户。在新改制企业中,触动产权的992户,占新改制企业总数的67.2%。两个决定出台前,双放工作进行了几年,触动产权的改制企业累计1316户,占其总数2851户的48.9%。两个决定出台后半年时间触动产权的就增长了18.3%;在非公有经济方面,全省新增个体工商户54812户、注册资金44891万元,从业人员109743人,分别比上年同比增长19%、18.6%、21.3%,新增私营企业6074户、注册资金425466万元,从业人员75908人,分别比上年同比增长55.6%、62.8%、58.4%。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企业完成总年值443.8亿元,同比增长3.4%,而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11.5%,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为下岗职工增添了新的就业机会。仅全省工商系统就通过多种形式在个体私营经济中安置下岗职工16万多人。

在这些看得见的成效背后,两个《决定》带给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也是有目共睹的。省委一位领导同志有一个很精辟的概括。他认为最具代表性的至少有以下四种:其一是多种所在制成份平等竞争的观念。今年全省已有795户私营业主主动摘掉了“红帽子”,以本来面目理直气壮地去闯市场;其二是新的择业观念。择业者对所有制性质的关注明显减弱,转而注重单位效益和个人劳动价值的充分实现;其三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观念。各级组织和群众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资本参与分配在改制中已习以为常,专利、品牌、技术参股分红也屡见不鲜;其四是对抢抓机遇,抢占市场形成共识。这种共识激发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形成了自我加压,抢抓机遇的总体合力。

无疑,两个《决定》已成为陕西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强大推进力。

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