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11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防洪大堤有一支特殊抢险突击队 克林顿西安之行保安揭秘 我省气功管理办法出台 科员的苦恼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防洪大堤有一支特殊抢险突击队

□文/蓝恩发

8月22日,下午2时,康平监狱防汛指挥部的电话骤然响起:“西辽河大堤马家堡段再次出现险情,请速派突击队增援。”康平监狱防汛总指挥、监狱长王亮果断下达命令:“立即派七大队的100名突击队队员火速赶到大堤险段。”

已经没有人能记得清楚,这是康平监狱防汛指挥部第几次接到告急电话了。

从7月4日到笔者发稿时为止,连续40多天的时间里,康平监狱的500名犯人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日夜奋战在西辽河的险工险段上,排除一般险情30多次,重大险情4次。

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这支突击队脚踏泥泞、头顶暴雨、风餐露宿、日夜守卫,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保护了辽宁省康平县的安全,也避免了康平监狱的灭顶之灾。

康平监狱告急

今年7月以来,辽河进入汛期后,由于接连降雨,使得西辽河康平境内的6.3公里的河堤开始受到洪水的冲击。康平监狱地处康平县北部低洼地段,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监狱处于南北夹击危险的境地。

监狱南部有道横道排水堤坝,其中堤坝的3500延长米在监狱七监区境内,最大保证流量为20立方米/秒,自7月14日至8月5日,该小流域降雨600多毫米,比往年一年的降雨量还多100多毫米,堤坝经历了三次洪峰,三次均超过30立方米/秒,三次出现漫堤、渗漏险情。一旦发生决堤,监狱南部五监区、六监区、七监区、八监区的家属住宅和监舍将受淹,康平监狱的半壁江山将毁于一旦。

监狱北部就是西辽河,今年出现了有记载以来未遇到的大洪水,西辽河的保证流量为1120立方米/秒,而今年的最大洪流量却达到1500立方米/秒,西河辽一旦决堤,将使整个监狱和康平县三个乡的6万余人、十几万亩耕地受淹。

来自一南一北的洪水夹击,使得康平监狱危机四伏,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监狱党委以高度的责任感,立即挑选由500名犯人和200名民警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突击队员忘我拼搏,奋力抗洪,誓死保卫了辽河大堤。

突击队力战洪魔8月14日,正在省里开会的监狱长王亮接到省防汛指挥部的通知,302国道以西骤积6—7亿立方米的洪水,使上游两座水库垮坝,洪水直逼西辽河,预计将出现2000——1800立方米/秒的流量,而西辽河设防能力只有1120立方米/秒。15日,凌晨,王亮从省里赶回康平,部署抗洪。监狱确定兵分两路,一路听从省防汛指挥部统一调遣,参加西辽河的抗洪抢险工作,死保大堤。一路随时做好逃险准备。

8月16日凌晨2时,经过三次洪峰冲击,西辽河马家堡段几次出现险情,十几米长的大堤不同程度地出现漫堤、滑坡现象,情况危急。监狱防汛指挥部下达命令,命令突击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险情最危险的地段。

接到命令后,监狱立即集合500名抗洪突击队员,跑步前进,火速奔向西辽河大堤,与此同时,用于紧急救护的救护车也同时到达。

当这支突击队按指定时间赶到大堤后,前线指挥所总指挥、副监狱长韩显杰立即命令民警们布置警戒线,搭设帐篷,指挥队员进入阵地。

由于过度疲劳,有些突击队员开始呕吐、痉挛,但面对大堤上的险境,他们知道,多争取一分钟,大堤就能多一份安全。可这些队员看到眼前的险境,于是,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了抗洪抢险的战斗。

在加固堤坝的抢险战斗中,突击队员们将一袋袋70斤重的袋子往大堤上背,漆黑的河堤,道路泥泞,有的队员们摔倒了,他们爬起来继续前进。五监区犯人苏宇脚扎伤了,他顾不上包扎,一声不吭地投入抢险。五监区犯人曾朝凯每次都要背二个编织袋,最多的时候背三个,民警见到后,就赶快抢下来,告诉他每次只能背一个,可曾朝凯十分动情地说:“我有力气,就让我多背一些吧。”

二监区张伟福发烧38℃,监区长命令他撤下去,可他苦苦哀求:“让我留下吧,我能坚持。”

仅仅十几分钟后,突击队员们就已经汗流浃背,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泥水哪是汗水。

8月16日中午,副省长杨新华、沈阳市市长慕绥新来西辽河视察时,正赶上流枕群有30延长米塌陷,背坡20米长、4米宽的堤角被河水卷走,洪水无情地冲刷着大堤,情况异常危险。险情出现后,民警率领50名突击队员火速赶到最危险的地段,他们采取紧急措施,将300立方米的石头装草袋,抛进河里,加固堤角,经过三个小时的紧急抢险,排除了险情。

对于负责警戒的民警们来说,他们的任务更艰巨,一方面,他们要站在最危险的地段,具体指挥队员抢险,以确保突击队员的生命安全,一监区副监区长卢英志始终指挥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他就站在哪里;另一方面,他们又要保证监管工作的安全,紧挨取土的地点不到一米远,就是上千亩的玉米地,人钻进去就会无影无踪。

然而,在前线指挥官的出色指挥下,一切的抢险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努力,险情排除了。

到了早晨,突击队员们倒在帐篷里休息,可我们的民警却不能休息,他们还要担任警戒任务。

8月17日,西辽河大堤马家堡段再次出现险情,已经在大堤上战斗了约60小时的一、二、五、九监区又投入紧张的抢险之中,又一次排除险情。

8月18日至19日凌晨,西辽河水泥船上游约100米长的套堤发生塌坝的重大险情,一旦套堤被毁,洪水则直接威胁国堤,而此段国堤为沙质,不堪一击。监狱闻讯后,紧急调集在辽河大堤已经连续作战了约80小时的一监区突击队紧急加固此段套堤,经过一夜的奋战,到19日凌晨3时,基本制止了塌坝险情。20日凌晨4时,监狱又紧急调集二、三、九监区的抢险突击队200余人,继续加固,在几乎没有工作面的情况面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打流枕固堤护坝。到20日晚,这段堤坝才完全保住。

8月22日,西辽河的水位开始明显下降,但是,因为河道轴线与大堤轴线呈垂直状态,水流仍不停地冲刷堤角,大大小小的险情不断出现,这些突击队员随时有险情随时冲到险段。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康平监狱抗洪突击队承担了整个辽西三个险段的90%的抢险任务。

从8月16日至今,监狱突击队已经在堤上排除30多次险情,其中,排除了四次重大险情。

抢险,一次灵魂的洗礼

西辽河抢险,使参加抗洪的突击队员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8月22日,记者在大堤采访时,亲眼目睹了这些突击队员抢险的场面,这些突击队员身穿救生衣,背着满装泥土的袋子在大堤上来来回回地奔跑着。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记者采访了几个突击队员,一位家住本溪平山区的服刑人员都书刚告诉记者,通过几天的抗洪抢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够有机会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心里很高兴,自己会珍惜政府给的这次机会,好好表现,争取立功赎罪。

另一位来自四川的外籍服刑的人员陈平告诉记者,他是写了请战书才参加的突击队。突击队原则上不准外籍的犯人参加,陈平知道了抗洪的严峻形势后,主动写下请战书,声明自己的水性很好,请求到抗洪抢险第一线,经过研究,监区同意了他的请求。

长时间的抢险工作,使一些突击队员患了腹泄,前线的医护人员立即将药品送到这些队员的手中,病情严重的,医护人员就强行往下拖,这些队员就苦苦哀求医生,说什么也不肯离开第一线。他们说,从前,我们做过许多坏事,对人民犯下了罪行,现在有了为人民做好事的机会,怎么能让我们错过呢。

水火无情。

就在监狱突击队在前方积极抗洪的同时,洪水也时时威胁着家属区几千人的生命安全,这时,监狱也积极地做着躲险的准备。

可为了抗洪前线,为了那500特殊的抗洪突击队,民警们顾不上自己家属的安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抗洪抢险。

从8月15日开始,身为监狱防汛指挥部总指挥、监狱长王亮就一直吃住在防汛指挥部,患有神经衰弱的他几天下来,人就瘦了一圈。

一监区副监区长卢英志、九监区副监区长刘明力一直坚守在辽河大堤抢险第一线,死守北马家堡险段。当一、九监区开始躲险后,他们没有时间回家安排自己的家属亲人躲险,而是全身心地在大堤上指挥着突击队抢险。一监区民警黄涛、宋广辉、九监区民警郭向东同志,昼夜吃住在辽河大堤上,当重大险情出现后,他们冲锋在前,不是站着喊,而是亲手干,哪里危险,这些民警就坚持站在哪里,他们和犯人突击队一起下流枕、投石包,当一、九监区民警家属开始接到躲险命令后,他们牵挂着自己亲人的安危,但他们知道,此时此刻,他们不仅是妻子的丈夫,更是前线的一名指挥官,犯人突击队一刻也离不开他们,这样,他们没有请一天假,只是把亲人的那份牵挂深深地藏在心里。康平监狱的犯人突击队,在辽河大堤上亮起一道风景线,当地的人们对他们的表现赞不绝口,并纷纷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这支能战斗的特殊队伍。

历时一个半月,全监狱没有发生一次脱逃、死亡、斗殴事故;没有出现任何疫情,确保了监管安全。

康平的人民不会忘记这支特殊的抗洪突击队。

(图为犯人突击队在抗洪枪险第一线汤天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