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探厂部办公地点数次变动,在变动中干部职工转变了观念,激活了机制,搞活了企业,请看——
三迁办公楼
本报讯 西安探矿机械厂三十多年来三迁办公楼,完成了“大实体、小机关”的构架,也使“一切服从服务于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和经济细胞,注入到干部的脑海之中。
一迁办化楼要追溯到已经很遥远的1975年,当时的办公楼是厂家属区的一座三层简易楼,还有少数科室和领导则“安营扎寨”在生产区小仪器楼办公。搬迁到生产区大门内东侧临街新建的一座大楼后,带来的是办公条件的极大改善——宽松、明亮、方便、舒畅,伴随而来的是吃国家企业“大锅饭”的机关人员与机构的逐渐膨胀和壮大。二迁办公楼则是在1996年。当时厂领导班子做出破天荒的决定,将下层办公、上层住宿的3000平方米大楼,连同与之相衔接的另一座高六层的服务大楼全部腾出,和篮球场、喷水池在内的一片空场地,一并租给某药业集团公司使用。厂部各办公室全部搬迁到生产区大门西侧的与某公司联合开发修建的综合楼内办公。这次动迁之前,已施行了两次大“手术”——将原来近200人的“首脑”机关下狠茬精简“消肿减肥”剩下了精精干干的70多人。三迁办公楼是在去年。厂部搬至厂内纵深处一座三层楼。将腾出临街综合楼对外出租。随着“迁都”,厂部进行了一次“体型减肥”——将70多名机关管理人员又减少到了更为精干的30多人,同时把部分科室转换成经济实体运作。
记者问西探厂领导,三迁办公楼后,是否不再“动弹”了?他说,如果我们屁股下的这座新办公楼仍有要租用者,我们立马搬物走人,哪怕是先搬到车间厂房中凑合办公打游击也再所不惜,只要能给企业、给职工带来经济效益,我们再上演一回“四迁办公楼”又未尝不可!本报记者 韩庚 通讯员 田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