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客站现象
“西客站问题很多”。8月中旬以来,多家媒体就北京西客站建筑质量低劣的问题进行了公开爆光,问题绝大部分集中在“跑、冒、滴、漏”上,用《文汇报》的话说就是“进出北京西站得小心头上脚下”。
令人难以置信的质量问题的背后是经济犯罪。8月27日,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侦查终结一起有关西站建设的工程师贿赂窝案。个体户苏清福与承揽北京西站供热工程的北京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签订了实际金额为2000余万元的青岛牌阀门的供货合同。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苏所供的青岛牌阀门计金额只有50万元,其余均系从各地收购的假冒产品,致使西站工程建设至今不到5年,所有阀门几乎都被更换一遍。苏为达到牟取巨额非法利润的目的,向工程有关人员大肆行贿达50多万元。
作为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曾被称作“亚洲第一大火车站”工程的北京西站,总投资约43亿元,1995年9月28日建成投入使用,1996年1月21日开通客运列车。奇怪的是,由于未完工项目和增建项目还有不少,西客站至今未通过国家验收。资金不到位影响了西客站的建设进度,“1995年底建成开通”只能说是开通使用,离建成完工尚有一段距离。
其实,西客站现象是中国建筑市场病的一个典型病人,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要扼制“建筑腐败”。由于建筑工程投资巨大,环节较多,相关人员从中牟取非法暴利的可能性也较大。北京丰台区检察院仅仅挖出了一个苏清福,不知西客站还有多少个苏清福?
二是要保证“献礼工程”的质量。很多献礼工程为了赶工期往往忽视工程质量或在技术上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从而带来惊人的浪费和可怕的质量隐患。
今年内,将有一大批水利、农电、房屋、铁路、公路、电缆等新建项目陆续开工,西客站现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摘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