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0月09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他家飞出三条“龙” 贾平凹陷入“盗贼”重围 与疼痛无缘de女孩 医学专家来啦!(诗配画) “亡羊”莫忘“补牢” 广告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今年夏天,澄合矿务局铁运处退休职工倪培成一家接待了百余名前来

他家飞出三条“龙”

“取经”的考生和家长。一个矿工之家为何有如此魅力呢?请看——

□文/五味子 章学锋

捷报引来“取经”者

尽管酷暑难熬,但澄合矿务局铁运处倪培成夫妇的心里还是独拥着一份凉爽。那就是:他们的长子倪锋就要从北京科技大学获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成为家中三个孩子中第二个博士了。

倪氏夫妇没料到来自北京的捷报会成为众多考生家长共同分享的喜悦。这个夏天,倪家接待了百余名来自矿区、县城、乃至合阳前来“取经”的考生和家长,他们抱着虔诚的讨教心理想弄清倪家用了啥妙法,把三个儿子全都培养成跳过龙门的“龙”?

尽管,倪氏夫妇一再解说没什么,全归功于学校老师的培育,是孩子们下苦功熬出来的。可来访者谁信?一样的老师咋就把你家孩子教成了?说一个孩子下苦功熬出来也许有人信,但三个孩子都能这样出来吗?为啥我的孩子下苦功就熬不出来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三个孩子的求学简历吧——

老大倪锋,1981年考陕西理工大学,毕业分配到洛阳后坚持学习,两年后考入北京科技大学,今年取得博士研究生文凭;

二子倪鉴,1981年考入天津大学,毕业后先考取硕士研究生,接着又赴英留学获取了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考取博士后学位;

老三倪钧,1987年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在汉中,工作期间不辍钻研,于1990年考入武汉科技大学,现为冶金部安全环保院硕士研究生。

看,这么引人注目的知识等级全拥在倪家孩子身上了,谁信你老倪能没点“绝活”呢,毕竟,你家的三个儿子太不同凡响了。

老两口也不弱

在外人对倪家三个儿子赞不绝口时,知底的邻居们蹩不住了,他们说倪家儿子强是大家知道的,但老俩口也不弱。

老倪所在单位是澄合矿局铁运处。现任处长王章污兴奋地讲:“老倪不但自己从一名普通机电工成长为党的好干部,而且对抓孩子学习也有一套可推广的经验。”事实上,倪培成本人多次被省、局、处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同倪培成一样,老伴王培玉也有一串自己的荣誉:澄城县城关镇人大代表、“五个一”活动先进个人等等。也无怪有工友不无风趣地称倪培成一家是“挣荣誉的专业户”。

倪家生活简朴,除了日用品外,家中最多的摆设是书柜。老俩口的为人更是没得说,大半辈子也没说过一句脏话,没因生活上的事跟别人红过一次脸。倪培成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为家长必须言传身教。倪氏夫妇总结说:我们经常争当先进,自然会对孩子的上进心有启迪;我们平时善待邻里,与人为善,孩子在与人打交道时自会注意诚实了;我们能很好地赡养老人,他们对我们自然也很孝敬。总之,倪培成顿了顿说:“你让孩子去做的,必须自己首先去做;你不让孩子去做的,必须自己坚决不做。要想儿女正,先有好家风。”老伴王培玉现是铁运处居委会主任,她认为为人父母的不带个好头是坚决不成的,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儿子的成长。“父母不仅要指导孩子的学习,更应帮助孩子培养好的意识,学习如何做人。”

跳过龙门鱼化龙

也许有人会问,倪家祖上是书香门第吗?其实倪家祖上七八代都曾因家贫而难以糊口,更无法供养孩子上学识字读书。

1970年,倪培成一家因工作调动从内蒙迁到陕西,五口之家仅凭当时每月几十元工资的收入过日子,困难可想而知。但倪家的三个孩子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先后进了学堂。

老伴王培玉至今仍记得,次子倪鉴10岁那年暑假里闹着要搭顺车去相距不远的韩城看龙门,只需1元钱做盘缠。可这小小的要求也未能满足,因为他们当时的家境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八瓣来花,何况1元钱?!

退了休的老倪回忆说:后来,自己有一次在检查儿子作文时,无意中发现鉴儿在《愿望》为题的作文中写着这么几句话:“爸爸在我很小时就讲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说跳过龙门鲤鱼就成了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到龙门去看看,找一找原因。”瞧,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愿望。

让倪氏夫妇引以为憾的是,迄今也未带孩子去看百里之外的龙门,一直没满足孩子童年时的愿望。

营造学习的宽松气氛

倪氏夫妇认为对孩子要严而不恶、爱而不骄。他们从不打骂孩子,即便孩子有了过错,也总是先慢慢讲道理,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对于“棍棒教育”的粗暴做法,他们坚决反对,套用他的理论是:“孩子尽管小,也是个人,也有自尊心。”两千多年前道家鼻祖老子曾有言:“罚吾体者,下策;倾吾产者,下下策;征服吾心者,上策也!”看来,倪培成在育子时是深谙其中三昧的。

凡和老倪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对他家为孩子所营建的宽松、良好的学习气氛记忆犹新。

一无论是住民房、简易房还是窑楼,倪家孩子做功课的书桌总是家中最“气派”的家什,占据的总是家中采光最好、最安静的“黄金地段”。

一老倪一生酷爱音乐,可一当孩子学习,他立刻停止手中活动的乐趣,将小提琴“束之高阁”;

一别人家在电视演精彩节目时全家喝彩,但他家的电视老是静静地陪着孩子读书。他们的看法是:电视是个娱乐的工具,绝不能成为干扰学习的障碍;

一矿工生活何其单调,一般人下班后打牌下棋串门什么的。可他俩口子一有空就上学校拜访孩子的老师,了解、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一一般家长最怕开的会是学校里的家长会,你推我让谁也不愿去。老倪俩口总是同去共听,回来了交换心得,研究琢磨怎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

类似的话题,熟悉老倪的人个个都可以说一大堆。就凭着这份与众不同的苦心,倪氏夫妇将三个儿子全部培养成才。行文至此,聪明的家长或读者也许会悟出些什么了吧!

结束这次采访时,倪培成再三说:这些是“老皇历”了,实在不好意思的很。并叮嘱我们千万要客观报道,不要误人子弟地“拔高”。他诚肯希望通过本文告诉普天下望子成龙的家长朋友一

要持之以恒地关心孩子,不要只是在中考、高考之类大考前才想到孩子;要与孩子在融洽、活泼的空气中相得益彰;永远不要放弃做人父母的那份爱心与责任。

学识只是个人的一项能力,不代表人的整体素质,不能钻“牛角尖”太看重学识。人的一辈子,重要的还是做人。只要在社会上有立足点,能凭本事吃饭、堂堂正正做人的都是好样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