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章上的世纪握手
□文/周继厚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大洋两岸的两位巨人的手握到了一起,标志着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象征中美邦交进入新的时代。
当年,为纪念这一盛事,某航空军工企业,根据报刊发表的新闻图片,设计铸制了一枚精美的“毛主席接见尼克松”像章。该章直径29厘米,厚1.2厘米,铝材铸造,重达2870克。章面镌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这一永恒瞬间的半身侧面浮雕像。毛泽东穿中山装,站左面右;尼克松着西服,靠右面左。两人身体微倾,面露微笑,握手交谈,表情生动感人。令人玩味的是,经与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新闻图片比较:尼克松身高比毛泽东高,会见时单手紧握毛泽东的手,而像章上的形象则相反,微妙地反映出当时的某种社会心态,深刻地烙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印迹。
这枚像章运用高浮雕蜡模精密铸造工艺,以稳定对称,庄重美观的“A”字形构图来表现伟人形象和这一历史性会见。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发丝衣皱,雕琢精细。在数量、品种繁多的像章中,绝大多数为小型“左侧面”(蕴意“支持左派”)头像像章。该章既属特大型“右侧面”半身像章,又是像章制佩风潮结束以后(1969年6月,中央发文“不经中央批准,不准再生产制作毛主席像章”)出现的,绝无仅有的,涉及美国的像章。更为奇特的是,此章是航空军工厂采用制造战斗机的铝合金特制,寓意“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
据考证,此章是1972年2月底,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后,中央有关部门委托第三机械工业部国营东安机械厂设计制作,作为礼品赠送美国朋友,生产数量不过十来枚。因设计制作时对人物造形作了艺术加工,样章送审未获中央通过,计划也未能实施。而已制成的样章随后被熔化,销毁,如今仅发现一枚。
毛主席接见尼克松,中美两国恢复邦交,是二十世纪重大国际历史事件,仅见于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而流传至今的文物艺术品,这枚像章是最为典型和独特的,它生动地再现了中美领袖为打开两国关系大门的历史瞬间,铭刻着两国首脑为世界和平、繁荣和稳定作出的巨大贡献,且有重要的文博、艺术价值、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