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城区管理所所长李建民、书记王群章率全体职工热烈祝贺中国工会“十三大”胜利召开
双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
西安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城区管理所,现有职工242名。其中男职工144名,女职工108名;党员31名,团员37名;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27名,高中文化程度32名,初中文化程度152名,小学文化程度6名;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者11名,技术员8名,高级技工59名。下设生产、机运、外协、材料、行政、财务、办公室等“五股两室”及18个班组。
城区管理所位于西安市繁华的闹市区,主要担负着城三区城墙以内,40条主次干线,8条迎宾线,以及背街小巷共322条道路,69万平方米人行道,127公里下水道,6649座雨污水井的养护工作。同时,还担负着辖区内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什字路口栏杆的管理维修及防汛抢险等任务。
几年来,城区管理所在处党政及莲湖区委、区政府、北院门街道办事处党委的领导、关怀和帮助下,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一件大事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王群章为组长、所长李建民、副书记苟素清为副组长,各股长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该所实际,制定了“创建规划”,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两个文明一起抓。做到了“四个同时”,“三个结合”,即在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中心工作时,同时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与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相结合,与开展各种竞赛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此同时,还把奖金分配与精神文明建设相挂勾。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党支部连续被上级党委和城建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所连年被市政处评为先进单位,1991、1992两年被西安市政府授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集体”、“市容卫生先进单位”;所工会先后被西安市工交基建工会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职工之家”;团支部连年被处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闻名全国的西安女子下水道疏通班,先后被市、省树为劳模先进集体,199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全总授予”全国先进班组”称号。同年,女子疏通班班长杨淑涛被省总女工部授予“优质服务能手”光荣称号。先后被授予市、省劳模,光荣地成为省党的“九大”代表和西安市工会“十一大”代表,并当选为市工会“十一大”委员,优秀党员寇录七先后被树立为“全国劳动模范”、省“三秦活雷锋”、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标兵”。所财务室被评为西安市财政系统先进集体,主管会计刘引线被评为西安市财务系统先进个人、莲湖区“文明市民”。计划生育“三率”连续十年保持100%,多次受到各级表彰和奖励。
特别是在近年实施城市容貌工程建设中,市政局适时开展了以城市道路整治为核心的劳动竞赛,在市政处48条道路的改造任务中就有42条下达给了城区管理所。在为期2个月的劳动竞赛中,所党政一班人精诚团结,带领职工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拼命精神,全体职工2个月内没休过一个节假日,许多同志带病奋战在生产第一线。西安市城墙内西半城回民集中居住的背街小巷里,做生意的多,小吃摊点占道的多,道路窄,车流量大,人流量大,白天施工困难,他们就把白天施工改为晚间施工,全所职工,连续奋战,使西半城大小十几条背街小巷道平路整。群众高兴地说:政府为他们办了件大好事。纷纷送来了锦旗和铜匾,称他们是“容貌工程的楷模”和辛勤耕耘,造福市民的马路天使。
在改造42条背街小巷的任务中,正值酷暑伏天,全所干部职工踩着百度左右的沥青热拌料,昼夜施工,没有一个人叫一声苦,没有一个人退却。为了保证片区下水道不溢流,不堵塞,他们逐井逐个把井段清理得干干净净。挖井是疏通最基础的工作,不管井有多深,他们都一挖到底,直到把所有的发臭的脏物彻底挖净。为了迎接世界历史名城会议在西安召开,他们把钟鼓楼、东大街、化觉巷等近百条街道2000多口排水井和低洼区,疏通得清清爽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截止9月底,安全顺利地完成了69369平方米道路修补,掏挖雨污水井23730座次,疏通下水管道156公里,修补人行道29420平方米,处理塌陷178平方米,翻修道路489米,完成市政内工程量1036万元,为全国旅游名城检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市政设施环境。
几年来,城区所仅仅承办群众反映的市长专线电话中有关市政问题就达100多个,市居反映的问题。只要是属于他们所辖区内的,都一一认真落实,件件有回声,发挥了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了政府和群众之间关系,有助于树立政府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仅四年来,他们收到辖区内各单位和市民群众的表扬信、感谢信200多封、锦旗20余面。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维护了西安的形象,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为西安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图片说明:右上: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瑞英来到城区管理所看望劳模
左上:所长李建民 左下:书记王群章
下左:城区管理所女子疏通班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下右:城区管理所办公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