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国足球的“洋情结”
晓兵
已经结束的九八赛季,是中国足球五年职业联赛的试金石,也是中国球迷从职业化初期的狂热日渐走人成熟的转型期,同样,对于真正置身其中的中国球员而言,这个赛季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他们回味的时刻。在举国上下“打假扫黑”的一片呼喊声中,他们不但较深刻地体会了作为职业球员应当作些什么,而且在这个多事之秋里,他们才真正找到了一条走出国门,登陆欧洲的道路。
赛季中期,来自上海申花的范志毅、来自大连万达的孙继海和来自辽宁天润的李金羽,虽经历了好事多磨、风风雨雨,但最终他们如愿登上赴欧的征途却又着实让国人为之振奋不已,而此时此刻早于他们而踏上欧洲大陆的来自北京国安的杨晨,却已经在德甲新赛季前的频繁热身中数度进球了,为此,这四位在世界上没有多少知名度的中国球员,一夜之间却为世界几大联赛捧上了多达数亿的足球观众!记得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曾直播了拥有两位中国球员的英国水晶宫队的比赛,据粗略统计,有一亿多中国观众收看了本场比赛。显然中国人的“洋情结”感染了众多金发碧眼的洋大人,九八中国国内联赛刚刚降下大幕,来自欧洲大陆的各家以往并不曾将中国人放在眼里的大大小小的球会都面带微笑地向中国球员伸出了橄榄枝,转眼间,大连万达的国脚张恩华、山东鲁能的正选前锋宿茂臻,也纷纷向英格兰的球会抛出了“媚眼”,除此之外,前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施拉普纳也正在为上海申花的谢晖等小将赴德甲效力而四处活动,一段时间里,中国足球的“洋情结”,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现象的渐入佳境,应当说不是坏事,起码从长远一点儿的目光来看是这样的。回想1995年郝海东转会乌拉圭的好事难成以及本赛季范、孙二人的好事多磨,当前中国足坛在对外交流上所表现出的红红火火,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足球在经历了五年职业联赛的洗礼后,不只是仅仅沉迷于请进来了,而是在逐年加大请进来的力度的同时,已懂得将较多的目光和精力投入到送出去了。而且是送他们到世界上更高水平的职业联赛中,去经受更为艰苦而又更有利于发展的锻炼。实际上,这样的方法早就为非洲许多国家所用,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98世界杯上表现不俗的尼日利亚,就是这种方法的直接受益者。
其实在新中国足球的发展史上也并不乏类似的洋情结,象早年国家队的留学匈亚利和贾秀全、柳海光的求学南斯拉夫等,都是中国足球“洋情结”的具体表现,但应当指出的是,那时的这种行为,只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政府行为而已,而当前的这股子“洋情结”,则是完完全全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市场行为,同上述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非要为五年联赛的得失加以讨论的话,这种在对外交流中表现出的市场行为,是其五年耕耘的一种肯定,一个进步,一处突破,并不夸张地说,这也是五年联赛中最值得一书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