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教中文
晓萍口述蒋建平整理
一位最勤奋的年长学生
在我教的中文班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妪,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位来自德国的老人是位语言学的博士,精通英、法、德等语言,终身孜孜不倦地在钻研语言的学问,迄今孑然一身。她说,活到老,学到老,人才会充实。在20多名学生中,她是最年长,也是最勤奋的。不仅如此,她是对我教学最倾注关心的学生。这位叫海米娅的老太太每次上课都全神贯注,记下讲课要点。课后,她都要与我进行一番交流、讲评,对我一堂课下来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如什么地方讲得好,什么地方讲得不够,会引起误解。这一番语重心长、言辞真切的话语令我感激万分,也使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不足,提高讲课质量。在海米娅的指点下,我上课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劲,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当我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讲课后,我终于能不依赖备课,挥洒自如地讲课了,这时,海米娅也为我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她夸奖说,“如果你现在在培训学校上课,可以打个A级了。”
想不到,在以后教学的日子,我和海米娅竟成了挚友。她提议我教她中文,她教我英文。海米娅还自告奋勇担任接送我讲课的任务。每次下课后,她都亲自开着她那辆心爱的“奔驰”,送我回住地。尽管她年龄已高,但身体健壮,反应灵敏,动作敏捷,开车宛如一溜烟似的。在返回途中,她总要带我上超市转转,并且顺便请我到附近的教堂,观看排戏。原来,白天海米娅与一帮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在排练狄更斯的“克丽斯蒂娜?卡洛斯”的作品。戏中,有个中国公主,原是头上插着两根羽毛,她就改用筷子代替了,那番认真劲着实叫人钦佩。海米娅的家里养了两条狗,我平时最怕狗,想不到那两条狗对我出奇的温柔和友善,我原先怕狗的心态渐渐被爱狗代替了。也许是那两条爱犬看到我与海米娅的情谊是如此深厚,故将我当作朋友了。
生日派对“陷阱”
1997年6月24日是我24岁生日。不像国内人们不好意思问生日,在国外,生日似乎是朋友之间首先要知道的东西。那天一早,学生海米娅老太就对我说,“晚上到我家过个安静的生日吧,反正没有外人,咱俩就在家里畅饮一杯吧!”我很感谢海米娅这位年龄最大的语言学生,就说,“那就谢谢你了!”接着,她又叮嘱,“下午别走开,我开车来接你啰!”我嗯了一声,约4点多钟,海米娅的车就到了。我上了她的车,一会儿上了高速。前面有个岔道,海米娅的家应当往右拐,这是我熟得不能再熟的路了,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海米娅则将车把往左一拐,往市中心的方向驶去,我急忙说,“海米娅,您走错路了!”海米娅却显得正襟危坐,轻声地说,“先到城里买些东西。”“噢,原来是这样!”我就不再多说了。到市中心,海米娅将车子停好后,一手提着一只盖了布的大篮子,一手拎着一篮子包子。我急忙说,“让我帮您提个篮子吧。”“不用了,你跟我走就是了”。她说。于是,我随海米娅穿过几条街面,径直朝一家中国餐馆走去。当一进入店堂,我发现海米娅脸上浮出诡秘的笑容,我说,“海米娅,你到餐馆干啥!”话音还未落,眼前霎时出现一幅令人激动的场面:班上的学生齐唰唰地站了起来,同声向我说,“Happy birthday to you”。(生日快乐)。只见学生们穿着崭新的服装,男的绅士打扮,女的晚装穿着,脸上荡漾着微笑。我急切地怪罪海米娅,为何不早一点通知,以便换一下衣服。瞧自己还穿着平时的服装。海米娅竟得意地说,“这是给你的惊喜,是大家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听了这一席话,我激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这时,海米娅掀开篮子的盖布,一盒大蛋糕展现在我的面前。原来如此,海米娅的心眼真多,我一直被蒙在鼓里。更令我吃惊的是几天前与我道别的学生詹姆斯也在其中。那天他煞有介事地来到我的办公室。跟我拥抱,亲吻,说要离开英国到他国去。想不到,他竟跟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又被“骗”了。当餐馆服务员帮我们打开蛋糕,点上蜡烛,大家唱着欢乐的生日快乐的歌声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着实感染了店里就餐的其它顾客,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如此众多不同国籍、肤色的人为一个中国姑娘举办生日派对,这在异国他乡确实是件新鲜事。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