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火腿肠,还能再飘香吗?
□卫宏
想当年,著名笑星冯巩在电视屏幕上问葛优还想不想戈玲时,这位以丑相和演技征服观众而走红的中国影帝,嘴啃着某牌子火腿肠,尽兴品味,陶醉其中,一片茫然地咂着嘴唇反问:“戈玲是谁?”这个广告片断,一下子深深定格嵌入了人们的脑中,立马就有性急的父母对孩子说:去,到门口的小卖部买几根火腿肠回来边吃、边看。
的确,那几年,只要谁家有小孩,准能听到这样呼叫:铁蛋或小花,饿了没有?先吃根火腿肠吧。这种话语,如今已是很难再听到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火腿肠的衰败呢?前不久,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肉类食品质检中心对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22家企业生产、销售的40个品种的火腿肠质量进行的抽查显示认为:火腿肠卫生、计量状况较以前好,但内在质量却大不如以前。火腿肠的蛋白质含量普遍降低,淀粉含量偏高。
又据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介绍,造成火腿肠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过渡的价格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低到难以保证火腿肠质量的程度。有的企业的火腿肠量低价为每吨才6600元,即一根火腿肠的出厂价只0.33元。然而,每根火腿肠仅外包装就要0.2元至0.3元的成本。里面可食用部分的成本不足1角钱,这样的低价位,品质如何能保证?不可避免地多加淀粉以次充好,造成产品的恶性循环,使消费者敬而远之。
一位在东郊某机械厂工作的赵师付对笔者说:火腿肠的确是个好东西,以前我们家经常买。切几根火腿肠,放一点青椒、芹菜什么的一炒,马上就出来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一盘下酒菜。但现在我们已基本没再买过它——大概一、二年了吧。不知咋搞的,现在的火腿肠越吃越没味道。
笔者在某厂家属院紧靠小学和中学校的一杂货店,问老板火腿肠销售情况,店老板说:“进的一点货,都快放半年了,只好自己慢慢来消灭。”店老板又说:“前几年,这玩意卖得真快,经常碰到晚上打烊关门时,仍有小朋友,或者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转街到店门外要求买火腿肠。那时,很多学生和家庭,早晨吃一根火腿肠,喝一杯牛奶当早餐;中午买两个馍或饼,夹一根火腿肠边走边吃,还诙谐地称这是“中国式的热狗”。
火腿肠在许许多多人的生活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它的逐渐衰落,尽管有物质丰富后其它食品发展吸引分散了众多消费者目光的客观因素外,主要还是质量的严重下滑引起的市场萎缩,亟须引起厂家的重视。人们渴望火腿肠再上餐桌成为一道佳肴香飘四溢;更希望无论是上班族或是学生,夹着火腿肠边走边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热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