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18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走过青春 知青图书:如何突破“自我” 一九九九年,会有大灾难吗?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知青图书:如何突破“自我”

□文/戴江岸

上山下乡,作为一道时代的印痕,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为了对这段难忘的历史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值上山下乡运动30周年之际,众多出版社推出了有关知青题材的图书,成为今年书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段历史是不能忘怀的。作家肖复兴说:“对于上山下乡运动,从历史看应该否定,它是以牺牲一代人为代价,是‘文革’的派生物,但从情感上,从文学上,应重新审视。它的内涵非常丰富,是块值得挖掘的土地,包括当年那种膨胀的激情。”上山下乡给一代人带去了痛苦和磨难,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用饱含激情的笔,记下这段历史,是当代人的责任。

在众多描述知青历史的作品中,虽然也有像《中国知青史》这样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品,但总体情况不能令人乐观。这主要表现为一批知青作者本身挥之不去的自恋情结,和缺乏对这一段历史作出客观理性的思考。

上山下乡是一段无法抚慰的岁月,然而用个别成功的经历,来概括广大知青群体的命运,注定是有失偏颇的。在诸多作品中,那些流落穷乡僻壤或留在塞外草原的英豪忠魂,却少有人去关心,对那些个体不可剥夺的生存权、受教育权、择业权涉笔者不多。在功利目的的影响下,一些出版商将目光集中少数名人身上。他们看重的是名人的市场号召力,而不是梳理历史。知青图书作者的构成,影响了它所提供背景的真实,影响了历史的真实。于是,一些作品成了对摧残青春的控诉和宣泄,成了展示历史表层的个人感受。

作家张抗抗尖锐地指出:“说什么‘青春无悔’——个人,一代人所牺牲和浪费的整整一生的时间和生命,能用如此空洞虚假的豪言壮语,强颜欢笑一笔抹去吗?这才是属于我们一代人的悲哀。”评价这场运动,绝不能从个人得失的角度出发,更不能采用虚情假意的态度,而应上升到1700万知青群体乃至整个国家命运的高度来认识。要知道,大部分知青至今仍承受着这场运动的历史震荡,没有摆脱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命运冲击。

有识之士认为,知青图书要提高,必须由主观走向客观、由自我走向宏观,由高歌或抗诉走向反省。

知青图书,不能再这样故作姿态或“自言自语”了。面对真实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知青的群体,揭示一代人的命运,写出他们心灵的强音,是作家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