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着的丰碑
卡房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侧记
卡房水利枢纽工程是陕西省重点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和坝后电站,以及上坝公路、跨河桥梁等配套设施。坝高78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10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经流量1.67亿立方米,总库容可达277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62万立方米。坝后电站装机容量4000千瓦,年发电量1600万千瓦时。枢纽建成后,可彻底改变既建引酉工程需水时无蓄水,蓄水时水过剩的问题,在灌溉洋县北部上陵区8.1万亩农田的基础上,扩灌7.6万亩,解决洋县工农业生产严重缺电的矛盾。
1996年12月省长办公会做出决定,卡房水利枢纽工程一定要大干快上,并列入我省“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和1998年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总工程供算为1.22亿元,其中水库工程(不含电站)投资9000多万元,省上投资45%,其余资金由市、县筹集解决,确保1997年下半年开工建设,用4年时间完成。
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县政府的部署,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于1997年10月全部完成,11月8日正式奠基,随后各项工程陆续开工。截止1998年底,已完成工程投资2002.7万元,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及回填29.9万平方米,主体工程进展顺利,护坦覆盖层开挖基本结束;右坝肩及河床段的施工已达到了年度目标任务;左坝肩预裂爆破结束,现正在加紧出碴。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看着卡房水库建设工地上轰轰烈烈,热气腾腾的景象,人们很难想象,在工程上马的当初,建设者们为它付出了多么大的艰辛和努力。可谓道道难关,步履维艰。
第一道难关为立项关。尽管在80年代就开始着手卡房水库前期的准备工作,如选定坝址,作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并先后多次向省、市报送计划任务书,可行性报告要求立项。但真正把卡房水库建设拿到手上,要算从1996年才正式开始。1994年至1996年的连续大旱,洋县许多塘库干涸,江河断流,不少地方的农作物因干旱造成减产而欠收的严峻现实教育了人们。这时县委、县政府狠下决心,要把卡房水库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正式成立了卡房水库建设局,又将当时任县水利局副局长的杨天禄调来当局长。他当局长的第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就是跑立项。三天两头跑汉中,奔西安,组织地勘、设计部门勘探、测量、做可行性论证。向省、市业务、计划部门谈情况,到省、市委和政府找领导汇报。曾创下七天时间,三下工地,两上西安的记录,三天只吃三顿饭。短短一年多时间,小车行程11万多公里,轮胎换了16个。功夫不负苦心人。由于杨天禄等同志的辛勤努力,在省、市、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省长办公会终于批准了卡房水库为陕西省“九五”重点项目,省计委、省水利厅于1997年11月召开了洋县卡房水电工程初设审查会,并批准了卡房水电工程初步设计,从此卡房水库工程得以立项、上马。
第二道难关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关。卡房地区地势复杂,遍地杂草丛生,乱石滚滚,荒无人烟,一片凄凉。建设者们来了之后,住窝棚,宿茅庵,用镢头挖、铁锨铲,肩挑背扛,冒酷暑,斗严寒,建起了枢纽站三层办公楼、工棚和库房。从1998年元月开始,到4月底准备工作结束,共完成施工道路6.3公里,安装供水管道2.18公里,平整场地1.3万平方米,购置安装柴发机组4台(套)共570千瓦,架设场内供电道路8.6公里,购置安装了16门电话交换机一部,修建工棚及临时仓库2665.4平方米。为主体工程开工提供了可靠保证。
第三道难关是围堰导流关。由于卡房水库是在酉水河上筑坝截流建库,而这里地处华阳深山,水源涵养丰富,流域面积3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67亿立方米。常年流水不断,特别是在汛期更是涛涛洪水,一触即发,如不及时修起围堰,开挖好导流隧洞,令河水让路,主体工程将无从下手。为此,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石山开炮,与洪水挑战,不畏顽石硬,不怕刺骨寒,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激战,终于筑起长70.1米、高8米的围堰;打通了长243.9米的导流隧洞,为主体工程建设扫清了障碍。
卡房水库建设由施工准备到临时工程,直至主体工程开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夺关斩将,节节获胜。与建设者们的顽强拼搏与无私奉献分不开。作为卡房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建设局局长,杨天禄自上任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廉洁自律,克已奉公,任劳任怨,没休过一个节假日。主管工程的王寿卿局长带病坚守工地,一年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司机郜虎珠结婚第二天就主动上班。
8月26日酉水河突然暴涨,致使工人无法到河对岸施工,为了抢赶工期,需要架设浮桥。但是得有人游水牵绳过河,才能解决这一难题。险情就是命令,赵天虎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毅然跳入激流,几次被洪水吞没,局长叫他立即返回,但他执意不肯,终于战胜了洪魔,到达对岸。上岸后,大家才发现,赵天虎的肚皮被河水划破了几道口子,鲜血直流。8月27日凌晨2时许,又降特大暴雨,两小时降雨66.39毫米,形成山洪暴发,枢纽站后山坡塌方,排水沟被堵,顿时生活区汪洋一片。全局职工紧急集合,同洪水展开了一场恶战,在没有穿戴任何雨具的情况下,在雨中搏斗了4个多小时,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国家财产。
在施工中,建设者们同样体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局机关30多人中,年轻人居多,上年纪的人少;生产上人多,管理上人少。在工作中,不分定位、职务,谁在谁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蔚然成风。从工程奠基以来,休完正常假的目前尚无一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先进。发电班组按理应有24人三班倒,而实际只有11人轮换。唯一的一个司机几乎天天都要往返县城与工地之间。有的人家中责任田顾不上种,只好雇人种,也要留在工地。他们的心和卡房水库枢纽工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目前,工程正在进一步建设之中。继去年9月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的决定》之后,省上对卡房工程除已下达的500万元补助外,再下达1000万元资金,这对卡房工程又是一个新的动力。相信在省、市、县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下,卡房水利枢纽工程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奉献者们将同卡房工程一起成为历史的丰碑,令世代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