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机遇落地生根
——酒钢(集团)兼并西钢的启示
岁末年初,古城西安出现了少有的暖冬天气。西安钢铁厂3000多名职工以平和的心态,成为酒钢(集团)公司位于祖国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全资子公司。1998年12月19日,曾为酒钢兼并西钢两次专程来西安的酒钢总经理马鸿烈,在兼并正式生效的第二天又一次来到西钢职工中间,连续召开干部、知识分子、职工代表、班组长座谈会。他说,签字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今后两厂企业文化、职工思想观念的融合。也就是说,应想方设法叫机遇落地生根发芽结果!
启示一:自主选择造机遇
兼并,是一个企业规模扩张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被兼并的企业总数已达1万多家。但兼并后的企业并非都“从此过上阳光灿烂的日子。”其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兼并都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把濒临破产的企业硬性并人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结果使双方陷入更大的困境。而酒钢兼并西钢,则是两厢情愿在前,政府吹火助劲在后。特别是兼并主导方酒钢,在为期一年多的时间里,多次组织精干高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深入西钢各个管理层面乃至一线,仅写出的考察分析报告摞起来足有1尺高。专业人员分析:目前酒钢年富余连铸方坯30——40万吨,原拟投资3亿元建一条年产30万吨棒材生产线;而西钢近年新建的年产30万吨连轧生产线,正巧可以满足酒钢的需求。同时,通过兼并后双方的努力,酒钢初步计划在西钢达到年产30万吨能力后,继续组建、开发西北地区短缺品种材,使西钢达到年产百万吨材的能力。此外,以西钢为中心,建立酒钢产品集散地,使该地成为酒钢“进军西南和中原市场的桥头堡”。
有时,机遇就是人们主观努力的结果。
启示二:科学审慎识机遇
在西钢工作了20多年的刘东升,现在是二炼分厂工会主席。由于二炼分厂成本高,管理跟不上,这个厂早已停产。酒钢兼并西钢正式签字后,刘东升称自己“万分激动”,并认为二炼分厂重新投产的日子也到了。他告诉马鸿烈总经理:“二炼分厂过去拖了厂里的后腿。希望酒钢能投入一部分,并派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救活这个厂……。马鸿烈总经理说:“我很理解你对企业的感情……但看企业有没有发展前途,首先要考虑它的产品成本构成,是否盈利等等。根据你的建议,我们将尽快组织技术专家会诊、算帐,如果有效益即恢复生产。结论由专家去做”。
与破产相比,兼并所造成的社会震荡通常要小得多。但就局部环境而言,被兼并方职工的企盼与决策者的思路能否合拍,还需要有一个耐心、细致的“磨合”过程。优势企业的战略规划、内部管理经验,能否让被兼并企业职工所接受、认同,也是兼并是否成功的关键。对此,酒钢马鸿烈总经理的观点是:抓机遇,首先有一个识别机遇的问题。对机遇既要有强烈的热忱,又要有科学的态度,不可急于求成;如果在机遇面前缺乏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措施,机遇也可能随风而去……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职工放眼长远,树立产业大军的观念和气魄,是我们眼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酒钢兼并西钢的运作实践也在说明,日益成熟的优势企业,正在以淘金者的心态,树立起全新的“机遇观”。 (张苓)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