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26日
世界之窗
04

无人喝彩

阿每

对一些体育爱好者来说,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冬运会,似乎离他们的兴奋点有些遥远。然而,对中国体育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这一发展大计而言,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当长春、解放军、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这四个中国冰雪运动的大哥大分别以17、13、10、10块金牌“满载而归”的时候,真正关心冬奥会零突破计划的业内人士却未敢有丝毫的轻松。第九届冬运会鸣金收金之日,也正是中国冰雪运动向亚冬会和冬奥会发起新一轮冲击的起跑时刻。而对不少冰雪运动特别关注的人们来说,似乎也有很多的牵挂需要向中国的冰雪运动诉说,诉说心中的许多疑问。

进步乎?退步乎?

总体来说,本届由长春主办的冬运会应该是个成功的运动会。表现在:一,一些项目的运动成绩有了长足提高,这一点表现在中国冰雪运动的优势项目速度滑冰上更让人欣喜。本届冬运会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项目男子5000米接力速滑,由李佳军领军的全部由清一色国字号选手组成的长春代表队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九冬会最亮也是最耀眼的时刻。二,运动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临场应变能力有所增强。精神风貌尚如人意。三,本次冬运会,也检验了我国冰雪运动设施适应大型冬季运动会的储备和应付能力。四,本届冬运会也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自己的差距,为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突破计划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努力方向。

然而,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却也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在速度滑冰基本保持亚洲优势的情况下,作为冰雪弱项的雪上项目却表现平平。高山滑雪也罢,跳台滑雪也罢,大回转也罢,运动员由于平时训练不够,加之训练条件有限,在本届冬运会的表演难如人愿。二,前几年还能在国际赛场偶露峥嵘的花样滑冰项目,由于中国一代冰后陈露的淡出,而使得我们这个项目与国际花滑界拉大了差距。几个还算好手的女子花滑选手在场内的频频失误让观众为之惋惜。三,冰球运动的低水平仍然没有根本改观。还是那么几支队,你上场,我登台,缺乏竞争和悬念。有的只是金牌到底落入哈尔滨还是齐齐哈尔这两个黑龙江的哪一个城市。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冰雪运动第一大项目的冰球,东道主竟未派队参赛。四,参赛队伍并未实现过去计划中的北冰南移的计划。东北三省加上解放军四支代表队,基本上占据了本届冬运会参赛运动员的百分之八十。

关心乎?冷落乎?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群众基础,或者说离不开广大的该项目的爱好者,当然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中国作为冰雪运动的第三世界,要想有所突破有所成就,更是离不开这些支持和关心。然而,透过本届冬运会,透过参与观看和报道本届冬运会的观众和媒体,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除了一些场次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关键性比赛,还可以说有观众的话,很多项目特别是雪上项目,可以说观众寥寥。偌大的北大湖雪上运动基地,某些场次的比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竟比观众还要多。按理说,从长春驱车到北大湖高速公路也不过二个来小时,但不知是“怕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多人宁可呆在家里也不愿到这个其实风光如画的北大湖,观赏一场其实也很好看的滑雪。而反观日本或韩国,天然条件不如我国的东北,但人家的滑雪场(运动基地)却游客如云,每年的效益更是让人眼热。而我们的北大湖雪上运动基地,不但赚不到钱,相反每年还要吃国家上百万的补贴。关心冰雪运动的人,由此可见一斑。

按理说,第九届冬运会,级别应该是稍稍比全运会低一点点。就象冬奥会与奥运会相似。但就是一个应该引起相当关注的运动会,在我们的媒体上,在我们的记者笔下,却是异乎寻常的冷静。他们可以在世界杯赛期间,专版整版地连篇累牍地不厌其烦地报道,但却舍不得为自己的冬运会开出哪怕是半个版或者四分之一版,或者八分之一版。在一些似乎很关心体育的报纸甚至是个别专业体育报纸上,他们可以一连发上三篇文章报道泰森与博萨的拳击比赛,但九冬会的消息却是芳踪难觅。媒体的如此“惜墨如金”,也难怪本届冬运会结束了,还有很多人竟“蒙在鼓里”。

中国的冰雪运动,在寒冷的冬季里的确需要温暖。中国的冰雪运动员,更渴望得到支持和关心。中国冰雪运动冬奥会金牌零突破计划还未实现,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