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28日
劳动者
03

充满活力的领头雁

——记航天总公司“十佳科技青年”栾希亭

他当家刚满3年,就使航天十一所呈现出勃勃生机。3年中,军品、民品产值连年翻番,并连续3年荣获067基地“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单位”的称号。要问成功的秘诀,吐露出8个字:改革创新+率先垂范。

1995年,随着老一代航天人进入离退休高峰期,刚过而立之年的栾希亭便被推上了十一所密封研制中心主任和党支部书记的岗位。面对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中心领导班子、军品任务异常繁重、民品尚未形成气候、职工怨气大,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困难,小栾没有叹息、抱怨,勇敢地挑起了重担。

密封中心是十一所的一个大单位,90余名职工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0%以上,且设计、生产、试验三位一体,军民品任务并举,所有型号任务交织在一起,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难度很大。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中运行,职工中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加之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也挫伤了部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中心其他领导的支持配合下,小栾首先从抓规范操作、照章办事人手,制定完善了20多项岗位责任制,15项管理制度。随之,他从分配制度这个敏感问题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制创新:首创了表格化、公式化的工时评定计算方法;创造性地制定了对设计人员、管理人员适用的双系数(岗位系数和任务系数)考核办法;并实现了全中心量化考核,彻底打破了困绕中心多年的“大锅饭”分配制度给这个多年的“问题”单位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的主旋律,离不开实干的伴奏曲。哪里工作难度大、任务急,哪里最苦最累,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国家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端面密封关键组件的艰苦研制中,方案论证会上、生产车间、试验室、外出协作处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生产条件不具备,他便和工人师傅一起肩扛手抬。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端面密封一次通过各项试验,满足了发动机的急需,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小栾的办公室有一件洗不干净的工作服,那是他炼胶用的。炼胶在密封中心是一件最脏最累的工种,也是小栾经常“光顾”的地方。正是在这共同的劳动中,融洽了与职工的关系,了解了职工的思想动态,也影响带动了一批人。3年来,该中心完成军品密封件6万余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确保了各种型号发动机的高可靠性。民品产值连年翻番并打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领域,成为该所在民品开发中最具活力的支柱单位之一。

(杨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