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和衷共济 埋头苦干
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陕西烟草业带入新世纪
陕西省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陕西省公司局长、经理、党组书记 艾绍山
同志们:
这次全省烟草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工作会议和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站在陕西烟草跨世纪发展的高度,总结交流过去一年的工作,冷静分析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和任务。
现在,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1998年全省烟草工作的基本情况
刚刚过去的1998年,是我们陕西烟草生产经营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省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的一年。由于受国内外、省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全省卷烟市场销售价格不稳定,消费需求趋弱,生产经营形势相当严峻。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全省一万八千名烟草职工大力发扬抗洪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同甘共苦,奋力争先,实现了年初既定的“稳中求进”的各项目标。一年来,全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朱镕基总理对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和专卖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关于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工作的一系列通知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1144”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狠抓基础,稳中求进”的工作指导思想,严格控制烟叶和卷烟生产总量,强化各项基础管理,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企业结构,保证了全省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全年实现工商税利20.3亿元,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97年增长1%。其中工业税利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商业税利5亿元(含烟叶税)。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坚持稳定总量提高质量,烟叶生产初步实现了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去年,针对全国和全省烟叶产大于销、库存增大的严峻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1998年烟叶种植和收购工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开发优质烟区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计划种植、合同收购、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与收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严格计划种植,加强组织领导,使盲目上面积得到有效遏制,产大于销的局势得到控制。各级烟草公司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千家万户烟农,及时宣传国家和省上的烟叶收购政策。同时,严把育苗、种子发放和移栽关,使全省烟叶面积没有突破国家下达的种植计划。二是坚持科技兴烟,狠抓质量攻关,实用技术推广率明显提高。为强化质量管理,省局(公司)制定了全省烟叶质量攻关、烟叶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省、地、县三级成立了质量攻关小组,加大攻关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全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包衣种子率达50%,工厂化育苗、双弓双膜育苗、三段育苗达100%,双层施肥、配方施肥达100%。三是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收购质量明显提高。在省政府投入300万元的基础上,我们于1997、1998两年又投入300万元,使陕南优质烟叶基地迅速发展,面积已达25万亩,产收量达50万担以上,占全省产量1/3以上。为了加强收购的质量管理,我们着力抓了40级培训,并强化等级质量检查。截至11月底,全省收购烤烟116.4万担,上等烟6.5万担,占5.6%,中等烟51.8万担,占44.5%。收购综合均价5.41元/公斤,烟农总收入3.15亿元,由烟叶所提供的财政收入为4922万元。
(二)坚持实施名牌战略,产品结构得到调整。
1998年,我们一如既往地狠抓了开发新品,改造老品,压缩品牌,扩张名牌,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全年生产卷烟118.97万箱,同比减少2.02万箱,降低1.67%,完成年度计划的99.98%。其中:一、二类卷烟17.15万箱,比上年增长39.40%;三、四类烟95.24万箱,比上年下降7.42%;四、五类卷烟6.58万箱,比上年增长13.00%。与此同时,全省烟草工商企业加大了省内外卷烟市场开拓的力度,对内着力于农村卷烟销售网络的规范与完善,对外着力于克服市场开拓难度大、销售费用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使省产卷烟销售保持了全国同行业的较好水平。全省销售卷烟111.18万箱,同比增长5.73%,其中省产烟95.06万箱,同比增长8.00%,省产卷烟产销率达到99.94%。对省外烟草系统批发35.89万箱,比上年降低14.30%。12月末,全省卷烟工商库存8.29万箱,比上年同期增加1.23万箱。
(三)坚持限价销售,卷烟市场保持平稳。
去年以来,由于卷烟市场购买力下降,致使全省卷烟批发零售价格水平普遍下降,尤其是名优烟价格水平大大低于上年。国产名优卷烟价格下滑对省产烟价格的冲击很大。在这种形势下,省局(公司)在全行业再次深入开展了卷烟最低批发限价销售,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战、顽强拼搏的精神,严格执行省局有关限价政策,在兼顾工商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中心的定价原则,对价格实施动态管理。采取二、三级同价,减少了流通环节,体现了公平竞争,加速了商品周转。送货制的实施,不仅让利了商业,而且有效地遏制了就地卖单和中途甩卖的问题。从而使省产烟主要骨干品牌没有出现大的滑坡,产销形势总体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坚持狠抓企业管理,扭亏增盈成果显著。
去年,全省烟草行业坚定不移地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开展了“企业管理年”活动。一是深化企业改革,推进技术进步,狠抓扭亏增盈,物耗、能耗有了下降;二是切实加强基础管理、现场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澄城、宝鸡卷烟厂已通过了IS09000认证,宝鸡烟厂制丝车间被评为行业管理样板车间;三是在商业系统普遍开展方针目标管理,经营费用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围绕管理的上档升级,工商企业联心联手,着力于培育一批优质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促进了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使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消耗指标大幅下降。全省平均单箱卷烟耗烟叶41.6公斤,在连续四年每年下降1公斤的基础上,1998年比1997年又下降了1公斤。工业盈利企业从去年的4户增加到6户,消灭了工业亏损企业,实现了三年脱困第一年的目标。商业利润有增有降,但以各地市分公司为核算单位,仍没有亏损,与全国14.5%的亏损面相比,形势仍然较好。
(五)坚持“内管外打”,专卖管理不断加强。
为了确保国家财源不流失,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我们根据国家局提出的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和“五个落实”的要求,强化专卖稽查,强化行业管理,着力管好内部、管好干部、管好专卖,以达到垄断货源、垄断价格、垄断市场的目的。全省坚持以打私打假为突破口,严厉打击不法烟贩,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全省各级烟草专卖稽查部门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4517余起,查扣各类违法卷烟16520件,其中查获走私烟798.88件,收缴假冒商标卷烟7588.81件,查扣非法倒贩烟叶52616担。公开销毁假冒伪劣卷烟9456件,总值达4500万元。捣毁制售假冒卷烟的窝点156个,维护了卷烟市场秩序,维护了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精神文明建设再展新姿。
1998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在系统内积极开展以“一抓二争三创”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确定了创建试点单位,落实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领导责任制。目前,全系统已有65个单位跨入精神文明先进行列。其中县级28个,地(市)级单位30个,省级单位6个,省级示范单位1个,占所属单位75%,商洛、安康、咸阳等分公司已实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满堂红。认真贯彻中纪委二次全会、省纪委九次全会和国家局上海会议精神,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三项格局,紧密围绕全省烟草行业的中心工作,加大人事改革力度,加强各级班子建设,狠抓规章制度完善落实,有力促进了全省烟草系统各项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由于我们强化了“六个坚持”,使行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此,我代表省局、公司党组对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各自工作岗位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扎实做好1999年各项工作,为陕西烟草跨世纪发展奠定基础。
1999年,将是中国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澳门回归,建国五十周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全行业大局的稳定,对于巩固和发展陕西烟草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陕西烟草带人二十一世纪,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为此,省局、公司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甘共苦,坚持国家局“1144”改革与发展基本思路和“狠抓基础,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坚持实施以烟叶为基础的名牌战略和地产烟升值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产品为龙头,以管理为手段,以利润为目标,着力于提高全省烟草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是:
1、烟叶产购:计划种植56万亩,计划收购6.5万吨。
2、卷烟工业:产量计划137万箱,其中计划生产121万箱,调剂16万箱。
3、卷烟销售:省内销售110万箱,其中省外调进20万箱,地产烟销售90万箱,调往省外31万箱。
4、多种经营:经营收入1.7亿元,利润1300万元。
5、工商税利:全年实现21.3亿元,增长5%。其中利润3.47亿元。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倾注全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不懈地抓好烟叶生产。
烟叶是卷烟生产的第一车间,是名牌战略和地产烟升值工程的基础工程。抓好了烟叶,就打好了基础;抓好了烟叶质量,就为卷烟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因此,今年的烟叶生产,要在坚持计划种植的基础上,把提高质量和等级合格率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烟叶已在省内外、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烟叶的质量、信誉都比较好,为进一步发展陕西烟叶创造了条件。要继续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1998年烟叶种植和收购工作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调整烟叶和卷烟价格及税收政策的紧急通知》精神,根据国家局“控制面积,稳定规模,主攻质量,努力提高烟叶工作总体水平”的指导思想,以提高烟叶质量和等级合格率为中心,严格按国家下达的计划组织生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制,真正做到既能控制得住,又能稳得住。
2、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大力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切实抓好质量管理。要从年初开始,与烟农全面签订数量合同和质量合同,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引导广大烟农强化烟叶生产质量意识,把烟叶质量能否提高当作来年能否扩大烟叶生产的一个基本条件。要加大烟叶生产的科技投入,主动帮助烟农排忧解难,解决好种子、农药、化肥等问题,并积极做好烤炉改造、远红外涂料等新技术的规范和推广工作。要注意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从育苗、田间管理到成熟采摘,必须坚持规范化生产,提高烟叶成熟度,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更好地满足卷烟工业的发展需要。
3、下大力做好烟叶经营工作,逐步减少库存,提高经营效益。今年的烟叶生产和经营要同时展开,同时进行,做到生产经营两不误。各烟叶生产和经营单位、经营部门要不失时机地邀请省外烟厂到我省进行业务恳谈,还可以组成强有力的销售队伍进行省产烟叶的推销,对库存“消肿”,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烟叶的经营效益。
4、整顿流通秩序,规范生产经营。要强化烟叶收购、储存、订货、调拨各个环节工作的监督,从严治内。各烟叶产区要坚决防止烟叶流入到系统外单位和个人,工业企业一律不得从系统外采购烟叶。同时,各工业企业要对烟叶采购人员在年内完成50%的调整换岗。要坚决打击非法收购和倒买倒卖的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的烟叶流通秩序。
(二)以市场定位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要实现烟草经济的稳步增长,关键在于有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卷烟产品,在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因此,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适销对路特别是一、二类卷烟的生产,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谋求行业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据省局、公司测算,为了争取达到5%的增长,实现全年的税利目标,1999年一、二类卷烟产量计划应达到总产量的17.24%。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生产这么多较高档次的卷烟销往哪里?为此,我们要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要继续抓好新品开发和老品改造工作。各烟厂要进一步加强产品科研部门的力量,把创新意识强、市场意识强、质量意识强、产品意识强的同志充实到产品开发部门,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开展产品改造与开发的横向交流。省局、公司科教、生产、销售等有关部门要把省内外市场的调研和产品的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工业企业的工艺技术人员爬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开发省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各工商企业要对新产品开发舍得投入,少搞花架子,多下实功夫,开创陕西卷烟新品开发的新局面。 (下转第二版)